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研究会论文获奖名单 > 陶行知工学团的集团论102(第3页)

陶行知工学团的集团论102(第3页)

[27]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3页。

[28]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5页。

[29]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6页。

[30]所谓“生活”,根据陶行知的观点,它首先是人民“大众”内在地经营发展方式。虽然“生活”展示了一种以“做”为核心的“教学做合一”的全面发展状态,但是,在“生活”中,必然存在一种反映“静止”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的部分内容。在“生活”中,人民“大众”发展,改造生活的行为与“日常生活”相矛盾,这一矛盾产生了全面开拓生活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具有双重的内容性。

[31]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2页。

[32]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2页。

[33]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5-16页。举例说明,如果以陶行知所说的烟草公司为例,当时,英美烟草公司与国民党政府相勾结,享受最优惠待遇,他们在国内形成垄断机构,这就迫使民族资本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不得不破产倒闭,他们对民族资本实行排挤和压迫。(陈翰笙:《一个国际托拉斯在中国的历史记录——英美烟草公司在华活动分析》,陈绛译,汪熙校,载《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4]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6-17页。

[35]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6页。

[36]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4页。

[37]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4页。

[38]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4页。

[39]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3页。

[40]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5-26页。

[41]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6页。

[42]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8页。

[43]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7-28页。

[44]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28页。

[45]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36页。

[46]福武直:《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载《福武直著作集》第九卷,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169页。

[47]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82-194页。

[48]何日平:《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中华教育界》第十九卷第3期,1931年9月,第190页。

[49]不除庭草斋夫:《战时之功课》,载《斋夫自由谈》,上海,申报馆,1932年版,第68页。

[50]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4页。

[51]陶行知:《教育的新生》,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8页。

[52]陶行知:《古庙敲钟录》第四版,上海,新儿童书店,1951年版,第46页。

[53]陶行知:《古庙敲钟录》第四版,上海,新儿童书店,1951年版,第116-117页。

[54]陶行知:《古庙敲钟录》第四版,上海,新儿童书店,1951年版,第117页。

[55]陶行知:《古庙敲钟录》第四版,上海,新儿童书店,1951年版,第118页。

[56]陶行知:《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说明书》,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8页。

[57]陶行知:《古庙敲钟录》第四版,上海,新儿童书店,1951年版,第118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