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所谓“日常生活”,是指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它包含着受压制、被剥削、生活下降的含意,同以发展为目标的“生活”是不相容的。可是,陶设定出包含这两者的“生活”,并从它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活”。
[23]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42页。
[24]陶行知:《中国农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3页。
[26]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44页。
[27]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41页。
[28]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6-658页。陶行知将所有的课程用“教学合一”的方法来完成。
[29]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46页。
[30]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3页。
[31]陶行知:《我们的信条》,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2页。
[32]陶行知:《我们的信条》,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1页。
[33]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3页。
[34]陶行知:《农民联合会》,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80页。
[35]陶行知:《晓庄学校之使命——给晓庄师范全体同志的信》,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9页。
[36]陶行知:《晓庄学校之使命——给晓庄师范全体同志的信》,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9页。
[37]陶行知:《晓庄学校之使命——给晓庄师范全体同志的信》,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9页。
[38]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3页。
[40]陶行知:《教育改进》,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6页。
[41]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2页。
[42]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2页。
[43]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2页。
[44]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2-173页。
[45]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3页。
[46]陶行知:《从野人生活出发》,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47]陶行知:《从野人生活出发》,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48]陶行知:《从野人生活出发》,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175页。
[49]陶行知:《“伪知识”阶级》,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0]陶行知:《如何教农民出头》,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6页。
[51]陶行知:《如何教农民出头》,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6页。
[53]陶行知:《平等与自由》,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9-180页。
[54]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载《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