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网站 >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4(第7页)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4(第7页)

屠棠:《陶行知先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载《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第10期。

王海平:《孔子与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比较研究》,载《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第10期。

席春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载《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0期。

赵沛荣:《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实践指导》,载《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0期。

蒋纯焦:《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0期。

邓颖超:《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0期。

章开沅:《生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一书的序》,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0期。

陈文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0期。

芦根荣:《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0期。

苏瑜:《陶行知“新师范教育”思想述评》,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0期。

苏令:《陶行知的校长观》,载《山西教育》2006年第10期。

梁漱溟:《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1期。

张建中:《情感与理性的合力——试论陶行知“知情意合一”的美育观》,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1期。

李世宏:《陶行知工学团教育思想初探》,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1期。

廖义军:《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载《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梅汝莉:《多元和谐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方法的精髓》,载《人民教育》2006年第12期。

李兴德:《陶行知的电化教育思想解读》,载《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李春芳:《陶行知论自觉的集体教育》,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2期。

祝彦:《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2期。

赵剑平:《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培养适应新课程师资的启示》,载《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7期。

陶晓丽:《试论陶行知的教师专业化思想》,载《教书育人》2006年第20期。

周洪宇:《现代终生教育思想的先驱——陶行知》,载《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程家福:《借鉴陶行知平民教育理论指导新时期平民教育工作》,载《生活教育》2007年第1期。

王春秋:《陶行知对“新教育中国化”的探索》,载《生活教育》2007年第1期。

张敏:《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意义》,载《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王渊:《论陶行知的民众教育思想》,载《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李刚:《对陶行知三篇佚文的初步考证》,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胡晓风:《陶行知与现代性》,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兰石财:《陶行知的教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福建陶研》2007年第1期。

游晔:《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人文管理模式》,载《福建陶研》2007年第1期。

黄瓅:《陶行知“小先生制”的成人教育学启示》,载《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

陈安生:《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试验》,载《教育艺术》2007年第1期。

李良玉:《陶行知研究的几个问题》,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杨瑞清:《学习陶行知,探索农村小学教育新路》,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李尚群:《对科学世界的遗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解读》,载《中国农业教育》2007年第2期。

王文岭:《陶行知诗歌研究述评》,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彭小虎:《论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体系》,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李刚:《陶行知研究范型的嬗变(上)》,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