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兴:《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辩证法例谈》,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4期。
屠棠:《陶行知先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4期。
陶铮:《深切的怀念不懈的追求——读陶行知家书有感》,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5期。
陆克俭:《试论陶行知“学生自治”理论与实践》,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兰军:《使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尝试——陶行知与国际教育会议》,载《安徽史学》2006年第5期。
涂雪峰:《论陶行知的中西文化观——纪念陶行知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载《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张平:《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举隅》,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5期。
周洪宇:《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构》,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5期。
胡国枢:《陶行知——杰出的中华本土教育家(下)》,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5期。
涂怀京:《陶行知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探析》,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5期。
于飞:《陶行知与南京平民教育运动》,载《江苏地方志》2006年第5期。
朱勤:《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载《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5期。
贺武华:《陶行知与保罗·弗莱雷教育思想的共性比较》,载《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6期。
胡国枢:《陶行知——校长的典范、卓越的实干教育家》,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尤亚东:《高起点塑造教师的人格精神——陶行知教师素质思想探求》,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黄雪霞:《陶行知全面教育思想新探讨》,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余广寿:《从孔夫子到陶行知——汤有祥校长教育理念和实践述评(上)》,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谭佛佑:《黄质夫——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伟大实践家》,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王文岭:《陶行知诗歌的历史解读》,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郭志明:《聆听陶行知的足音前行》,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徐少锦:《陶行知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贡献——读〈生活德育论〉》,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6期。
陈汉才:《借鉴陶行知平民教育理论和实践贯彻落实温总理的平民教育主张》,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7期。
石卫星:《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小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7期。
荆世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思考(上)》,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7期。
梅汝莉:《珍惜历史的启示——写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重印之时》,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7期。
杨振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载《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8期。
刘建:《陶行知的道德领导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载《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8期。
暴侠:《论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载《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毕明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课堂成为创造的摇篮》,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8期。
荆世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思考(下)》,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8期。
余广寿:《从孔夫子到陶行知——汤有祥校长教育理念与实践述评(下)》,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8期。
张丽玉:《陶行知“生话即教育”理论述评》,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9期。
王金桂:《陶行知:作为教育家的儿童诗人》,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9期。
陈文东:《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探新》,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9期。
郭杰:《生活与教育——再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9期。
姚敬华:《陶行知教育考试观的当代启示——兼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质量评价的改良》,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9期。
王滢滢:《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要解放人——学习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体会》,载《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第9期。
涂雪峰:《陶行知“政富教合一”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纪念陶行知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载《文教资料》200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