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揭示出:对待同一事物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答案。在解读了文章的寓意后,学生李提出了一个意外的问题,“虫子不爬怎么办?”。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赏析了这篇美文,但这是在“虫子爬的情况下”进行的。刚才李同学提出:“虫子不爬怎么办?”下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
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罗列:
刺激法:①用针刺激。②用木棒驱赶。③在背后放上虫子的天敌,如小鸡等。④在虫子后面点火。
诱饵法:在墙的上方吊着虫子最爱吃的东西吸引它。
激励法:和几条粗大能爬的虫子放在一起,激励它爬。
借助法:①把虫子放在藤蔓上,然后将藤蔓甩过墙头。②把虫子绑在蚂蚱上飞过墙头。③在墙上钻一个洞,让虫子钻过去。④可以让虫子坐飞船。
选择法:①虫子不爬一定有原因,如果实在爬不上去就不要爬,虫子可以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道路。②不一定爬墙,可从门口爬过去。
换取法:干脆换一个别的虫子完成任务。
等待法:这只虫子一定是在等待和积蓄力量,等到成了茧,变成蛾子后,便飞了起来。
师: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我们获得了以上这么多的答案。(引自语文扩读材料《一只虫子的故事》(新授课案例选自《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郑金洲主编)(参见高伟《一个虫子的故事》,载《人民教育》,2002年第11期。))
讨论:
1。这个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了没有?这样的学习成功吗?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你认为这个案例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师方面。请根据上述教学过程提出你自己的看法。
3。如果此案例教师的指导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你认为该怎样改进?请提出你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训练评价]
学生合作学习评价表
技能训练四
[训练内容]1。有效的课前预习和课外学习是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学会树立自己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前预习和课外学习的明确意识,探索并获得课前预习和课外学习的基本方法。2。课前预习、课外学习。
[训练目标]1。在综合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和课外学习的基本方法。2。结合中学生实际,设计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课前预习和课外学习的方法。
[训练程序]1。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理解学法指导的途径和基本要求。2。提供范例。
案例1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课前自学)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
一、课前预习的任务
1。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
3。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尝试做课后练习;
做笔记要看时间而定,如果预习时间有限,可以把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收获或疑点、难点简要地写在书的空白处。如果预习时间充分,可以选重点做在笔记本上。笔记的主要内容是:①将预习中自己已经理解的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②将预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疑点、难点整理出来,以便向同学、老师请教;③记下在预习中自己对教材重点的预测和估计。做笔记时要注意:①选择重点学科做预习笔记;②笔记本上可适当留些空白处,以便上课时随时补上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二、课前预习的程序
1。要“读进去”——细读、深思,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2。手脑并用,阅读与划、批、写、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