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关系 > 第四节 提升学习能力的指导(第4页)

第四节 提升学习能力的指导(第4页)

(2)通过学习的合作学习,培养整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独立地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3)通过学生对课题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等,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2。分组方式、任务及分工

(1)分组方式:根据“自愿组合与教师的合理调配相结合。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采用差异性分组的原则,把性格、爱好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即“异组同质,异质同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共分三大组。每大组再分三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首先是个人的独立学习,然后是3个子组内的初步交流,然后是3个子组之间的交流,最后是全班大组之间的交流。

(2)分组任务:将一节课的历史内容分解成与组数相同的数个问题,每组一个或两个问题,可以由教师指派,也可以抽签分派,看哪个组答得最快最准确。这一模式可以有两个亚模式:一是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读书、讨论后派代表到黑板上将答案写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到黑板上修改补充,然后教师讲评;二是教师出示问题后,学生读书、讨论,组长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讲评。

(3)分工:合作学习的基本任务如下。

第一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第二组: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第三组: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最后各小组讨论总结。

3。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历史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他们的见解,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解决学困生问题不能忽视优生的继续发展,我们应该创造一个优生继续发展的空间,让优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大家知道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组内互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实现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提高的目的。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

(4)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灵活安排。

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5)合作与独立的关系。

(6)要处理好“相互倾听”和“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首先,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只有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要强调的是“教师倾听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地参与点拔,可能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4。总结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通过教师中介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应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2

另外,高三地理的复习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否行之有效?会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复习效果?热闹不等于有效,如果要有效,那么合作学习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要有所选择,怎么选择?我想,答案只能从课堂实践中去寻找。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重点还在于知识点的梳理,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完善。带着对前面这些问题的思考,下面我想就《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区位因素选择的教学案例,来谈谈我对高三地理复习中尝试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合作学习的背景:《城市空间结构》这节内容在选修Ⅵ《城乡规划》中有所涉及,学生对有关城市区位的内容容易混淆,并且在湘教版的教材中城市区位因素的选择是通过具体案例来呈现,对于区位选择的原理教材中没有直接体现,是需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这就给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引自杭州求是高级中学沈娜呼唤有效的合作学习——《城市空间结构》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城市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行列表归纳并举例。

(见下表)

合作方式:根据班级的座位把全班分成三个大组,三组分别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因素阐述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先从每个组当中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该组的答案,同时其他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该小组的任务,把内容归纳在表格中,表格记在笔记本或复习用书中,然后以大组为单位作组内交流补充。最后,对黑板上三位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纠错,归纳总结。

合作成果:见下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