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5(1)。
22。黄晶。初中学生厌学矫正个案分析[J]。辽宁教育,2008(1)。
23。姜奇平。Web2。0之读图时代[J]。互联网周刊,2006(Z1)。
24。教育部。改革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05-15(001)。
25。金生鈜。论教育自由[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6。金生鈜。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民主[J]。教育学报,2006(12)。
27。李年终。关于课堂教学民主性的思考[J]。南宁:广西社会科学,2002(2)。
28。李庆明。儿童如何学哲学[N]。光明日报,2014-03-18(014)。
29。李小红,等。有效教学的伦理自觉[J]。当代教育科学,2013(6)。
30。李延明。论人类目的[J]。学习与探索,1987(6)。
31。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32。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33。刘世瑞,胡蓉晖。从人的发展角度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1)。
34。刘万海。“有效教学”辨[J]。全球教育展望,2007(7)。
35。欧洲教育委员会:教与学——走向学习型社会[J]。祝智庭,译。外国教育资料,1997(6)。
36。庞大镶。关于课堂教学民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0(9)。
37。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38。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9。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
40。史宁中。关于教育的哲学[J]。教育研究,1998(10)。
41。孙丽丽。追寻“教育常识”——为教师所著的《教育常识》[J]。教育发展研究,2013(2)。
42。唐开福。做有常识的教育者——品李政涛新著《教育常识》[J]。中小学管理,2013(2)。
43。王萍。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民主[J]。现代大学教育,2002(1)。
44。王澍。重视感性能力的培养——图像社会的学校教育目标审视[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5)。
45。王颖。民国时期的常识教育与“常识”教科书[N]。中华读书报告,2012-7-4(014)。
46。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4)。
47。吴彤。两种“地方性知识”:兼评吉尔兹和劳斯的观点[J]。自然辩证法,2007(11)。
48。吴永军。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1(07)。
49。肖川。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6-09-16(003)。
50。肖庆华。论有效教学的限度[J]。全球教育展望,2010(08)。
51。肖绍聪,刘铁芳。从文学书到图画书:读图时代的教育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52。阳泽。探究学习中如何“控制”课堂[J]。人民教育,2003(21)。
53。叶波。反思“有效教学”的技术化倾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3(6)。
54。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55。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