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名师谈语文教学 > 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1(第1页)

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1(第1页)

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1]

薛法根

一、基本理念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眸如火如荼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语文教师,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我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实现“四个走向”: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

1。走向智慧。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怪在哪儿?怪在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这些,学生不是越学越聪慧,反而越学越不知语文为何物。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语文教学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这就是:“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允许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自主地评判选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总之,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2。走向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再者,语文教学过程的“搬运”式操作,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脱离社会生活的需要。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纳人类一切进步文化的营养,及时更新、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现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丰富语言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3。走向综合。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单项的语言训练,“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被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烦琐、复杂、机械的语言训练项目,既肢解了活生生的课文,又弱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应突出综合性、自主性、合作精神、探究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宜围绕一个主题,在不同程度上综合听、说、读、写的因素,拓宽学生个性,主动积极探索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助,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综合,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方式,更是一种思想。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思想,这比综合性学习本身更重要。

4。走向运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是语文运用能力,而不必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解轻运用、重分析轻感悟,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解决生活交际问题的运用能力。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各种词类、句型、篇章的知识,而没有说明它们可以在哪些语言环境中运用,运用时又具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更少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运用的场景。学生得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往往是零碎的、缺乏活性的,很难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实现迁移,“高分低能”的现象因而相当普遍。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从而培养语感,提高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现代技能处理信息、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概念阐释

什么是组块?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为“组块”,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和“组块”的心理活动。

语文学习过程是个体心理“相似块”的重组、整合的运动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中感知、理解、体悟、积累、运用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组块”的积极活动。相似论原理表明,个体学习语文过程中,首先从感官接触语言材料,或看、或听,将语言信息(伴随着情感、思想、形象)通过神经的传递,到达大脑的相应区域与先前贮存在记忆中的“相似块”,与所获得的语言信息通过不断的相似运动、相似匹配、相似重组,达到融会贯通,心领神会,最终形成或重构出新的“相似块”,实现理解、感悟。这些经整合而创造的“相似块”,不但在后续的实习情境中发挥摄取、重组作用,而且在相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外化为个体的语言信息,或语言、或思想、或形象、或情感,从而实现个体的主动表达、运用。这就是“组块”在语文学习中的心理学原理。

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三、基本策略

1。回归“个性解读”。汉语特别具有灵性,一个词、一句话都蕴含丰富的内涵,能够精确地表达出细微的差别和复杂的思想。因此,学习汉语宜于模糊中求准确,不宜依赖分析,更不能强求一个理解,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应该是一种个性的感悟和解读。

组块教学在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注重个性化的解读和感悟,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组块,作为感悟语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和敲击妙语火花的“打火石”,真正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课文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只有如此,每一个学生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自己的思想。

2。锻造“语言合金”。语文组块教学通过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形象是理解运用语言的重要背景,情感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动力,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归宿。形象、情感、语言本身是三位一体,共同作用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感素养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养成的。组块教学就是将单项的语言训练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以读为主轴的主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丰富的语言与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锻造成“合金”,在学生心中积淀下来。这种“语言合金”具有很强的活性和聚合功能,犹如一个语言磁场,能摄取新的语言信息,融合新的语言材料,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久而久之,便会融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情感中去,成为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

3。实现“生命对话”。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存在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语文学习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就阅读来说,是学习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作文,是学习者与他人或自己所作的精神交流。对话,是一种语言的运用、交际活动。语文组块教学为了实现这种生命的对话,确定了以运用为主线,开展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个体的阅读和作文(对话)营造一个良性的言语环境,提供条件,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与作者、与他人的精神对话,而绝不替代学生独立的实践活动。

四、实践操作

(一)重组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活动

我们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唱好“三部曲”,组编一个个切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之“块”。一是“减”:语文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方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块的“内核”。二是“联”:根据所要着力教学的“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活生生的内容选编进来,从而在教学中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分“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现“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整合”: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

我们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基本课型

组建教学以学定教。读、悟、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是组块教学的基本方法,其灵魂是联,即联系。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博闻强记、熟读成诵、整体把握、涵泳领悟是汉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诵读教学应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其评判能力、鉴赏能力;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过的经典文章熟练背诵,待其年龄渐长、智力渐开后,就能通过吟诵潜思,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融会贯通,产生顿悟,并逐步形成敏锐的语感;诵读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会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各种各样的写作“模块”(即组块),一旦构思成文,就会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2。悟,即体验、感悟。汉语言“意会”的特点决定了汉语的学习不宜依赖分析,而应重积累和感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做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事实证明,这种体悟式的思维方式在把握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象时,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组块教学以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替代单纯的理解分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信息组块,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从根本上讲,就是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重学轻习,做了太多的课文分析,做了太多的单项练习,缺少与生活的联系,缺少真正的语言实践,即缺少母语习得。因此,组块教学要充分发挥母语教育的环境优势,积极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母语习得,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整合。

习的基本途径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