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教育论坛期刊 > 怎样成为一流的教育家1(第1页)

怎样成为一流的教育家1(第1页)

怎样成为一流的教育家[1]

《中国教育报》记者杨桂青

2008年9月9日上午,温家宝总理邀请8位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参观中南海,并进行座谈。温家宝总理在座谈中提到,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我们也不会忘记,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先后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师节的到来,使我们对教育家办学的思考具有了新的含义。何为教育家,何为一流教育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陶行知对一流教育家的阐释及其教育实践,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下面有请主持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与座谈嘉宾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副教授但昭彬,长江大学副教授陈竞蓉和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博士生李高峰。

主持人周洪宇开场:9月9日上午,温家宝总理邀请8位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参观中南海,并进行座谈。温家宝总理在座谈中提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作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学习。

陶行知是一流的教育家,8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曾经指出:“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他对这三种教育家都不满,认为他们都不是一流的教育家。真正的、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有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虽然过去了多年,陶行知的看法并未过时。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先后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和“提倡教育家办学”。呼唤教育家产生,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认为,欲成为一流的教育家,必须立宏伟之志,建显赫之功,作传世之言,树崇高之德。

立宏伟之志

主持人周洪宇:要成为一流的教育家,首先要立志,立宏伟大志。古人说,有其志必成其事。这在陶行知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体现?

但昭彬: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流的教育家,首先就在于他少小立志,拯救中华,“为中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陶行知的人生志向,大体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性的变化。首先是医药救国,与孙中山、鲁迅等人一样,少年陶行知开始确立的人生志向便是行医,救死扶伤。其次是文学救国,陶行知因在广济医学堂受到歧视而愤然退学,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就读,兴趣开始朝文学转向,欲以文学刷新国民精神风貌。再其次是政治救国,辛亥革命的爆发催生了陶行知政治救国的梦想。最后是教育救国,陶行知留学美国后,深感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富强,深受进步教育运动的熏陶和影响,深切认识到教育改造社会的作用及力量,便开始萌发“教育救国”的思想。他在1915年获得伊利诺斯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之后,毅然选择美国的教育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作为他获取“更高级学位(博士)”的理想之场。入读该校后,他曾明确地表露了这种教育救国的志向:“我的毕业志愿是,通过教育而非武力来创建一个民主国家……我坚信,没有真正的公共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和国。”因此,“我回国后将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我国人民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共教育体制,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

主持人周洪宇: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陶行知经受了哪些考验,抵制了哪些名利**?

但昭彬:从陶行知的经历来看,为此他一生有四次极不容易的推却。

第一次是坚辞大学教授之职。这位留洋多年的大学教授,毅然决然放弃每月500大洋的优裕生活,脱下西装革履,穿上草鞋布衣,投身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把整个心献给“四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第二次是婉拒大学校长之职。1924年年底,北京政府教育部聘请他担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这一高职,他婉言谢辞。1928年他的母校金陵大学又有聘他为校长之美意,他又婉转推辞,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教育阵地。

第三次是推脱教育厅长之职。1927年,冯玉祥将军诚聘他任河南省教育厅长,他推却不就。时任湖北省主席的李宗仁邀请他做省教育厅长,被他推脱。

第四次是婉拒总干事之职。1938年10月间,他赴亚、非、欧、美宣传抗日归来,即受到蒋介石的召见并出席蒋夫人宋美龄为其主持的接风宴。宋美龄再三要求他留下担任三青团总干事,陶行知用极其真诚坦率而又巧妙的方式予以辞谢,依然以“回国三愿”作为最大志愿。

四次抉择与四次推却,表明陶行知“为中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的人生志向是何等高远。这也正是陶行知作为“人民教育家”的本色所在。

建显赫之功

主持人周洪宇:古人说,志不立则无以立功。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流的教育家,就在于他不仅有献身教育之志,而且有投身教育之行。他究竟建有怎样的显赫之功呢?

李高峰:陶行知一生“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寻觅曙光”“不做书生的教育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