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西方国家教师修养
一、美国教师修养
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根源于文化教育。美国教育体系早在其建国时就初具规模,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至今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美国是移民国家,尽管文化呈现多元化,各州教育制度各具特色,但由于美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是一致的,美国政府和各州政府都将教育看作是国家和社会的支柱,是一种信仰。因此,保证了教育的优先发展,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使美国文化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首创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教育一直受到各州政府和民间机构的重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之高之严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没有专门提出“教师修养”的概念,但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和期许凸显了教师应具有的修养,国家和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及教育学会、教师团体的伦理规范、专业标准体现了教师修养的圭臬。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896年美国佐治亚州教师协会颁布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随后,各州相继仿效。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929年通过了《教学专业伦理规范》,并于1941年和1952年对此规范做过两次修订,1963年制定了《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之后,又对其进行了第三次修改,1975年对《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作了重大修改,形成了美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沿用至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3个层次,每个层次均有具体要求。它强调了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恪守职业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强调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这个规范不仅是美国教育界最具有影响的专业伦理规范,而且对于其他国家师德规范的建立极具参考价值,其具体内容如表3-1所示。
表3-1美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续表
(郑金洲、黄向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日、俄、师德规范简介》,《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
《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是专门就师德问题制定的文件,一些州政府也制定了对师德要求的文件,其中华盛顿州的《优秀教师行为守则》(表3-2)尤为突出,从4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教师必须做的、不能做的、应注意的行为及师生关系的处理,内容有26条,其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有21条。这些规定简单明确,具体易落实,实际操作性强。
表3-2美国华盛顿州的《优秀教师行为守则》
续表
(依据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220~222页整理。)
(二)教师专业素质修养
1。教师资格证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国家,1825年俄亥俄州首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之后,各州逐渐自定教师资格标准或者教师证书颁发标准。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普通教师资格证书、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AlternativeLisureCertifi)及全国委员会资格证书(NationalBoardCertifi,又称国家高级资格证书、优秀教师资格证书)等较为完备的证书制度体系。资格证制度明确了教师的入职资格,不断更新的资格证制度是对教师专业素质持续提升的明确要求,也是教师修养的目标。
1)教师的培养
美国实行开放型的教师培养体系,中小学教师由综合性大学培养。大学本科是教师资格证书申请的最低学历标准,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和大多数州的专业教师资格证书要求申请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资格证书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厅负责颁发。随着各国间综合国力、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各州都在不断提高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所以,对教师的培养逐渐由本科阶段延伸到硕士研究生阶段。1986年美国提出将初任教师的资格由学士学位提高到硕士学位,至今已有三百多所教育学院实行“4+1”学制和双学位模式,即学生四年本科专业课学习再增加一年有关教育方面的课程学习,毕业时拿到执教学科的学士学位和教育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学生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通识学科课程、专业学科课程和教育科学课程。通识课程是让学生涉猎多种学科,以宽厚其知识基础,主要课程有:英语、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保健和体育等;专业学科课程是根据师范生将任教的学科而设置;教育科学课程主要是基础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与技能课程和教学实习活动。
从2000年起,各州要求申请教育专业学习者至少要修完三个学期大学水平的文理课程,平均积分达到“B”才允许学习教育专业课程,而过去只要学业成绩及格即可。如果平均积分未达到“B”仍想攻读教育专业的学生,则必须补修一学期或更长时间的文理课程达标后,才能被录取。
2)普通教师资格证书
普通教师资格证书一般划分为二级、三级或四级,二级包括初任教师资格证书和继续证书或二级证书。
初任教师资格证书是最低级别的证书,通常颁发给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各州对取得初任教师资格证书者的要求是:必须受过教育专业培训;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学过教育学课程并参加过教学实践;参加了有关考试并成绩合格。师范毕业生向州证书管理部门申请初任教师资格证,其有效期为1~5年不等,不能更新。初任教师在有效期内必须接受所在学校导师的指导和州政府组织的各种项目的培训。多数州政府已正式立法要求为初任教师建立“入职指导计划”,其目的是初任教师在导师的帮助下,根据专业标准,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具体记录每个教师符合该专业标准的各项指标,指导者写出鉴定意见。初任教师在完全达到所要求的专业标准时,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入职指导计划”不仅帮助初任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还帮助他们解决每天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工作,并促使他们养成反思自己工作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继续证书或二级证书的持有者必须已经具备了初任教师资格,参加了州政府组织的教师培养项目并且已合格,其有效期为3~5年不等。这类证书仍需要在其有效期内,按照州政府的要求参加培训后达到更换证书的要求,才能更新证书。三级证书制度是在二级证书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专业证书或称为高级证书,此证书通常颁发给工作业绩良好、有进修的学习计划、成功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一般有效期为5~10年。在证书有效期内,按照州政府的要求参加培训,以教学业绩为参考,达到更换证书的要求,才能更新证书。四级证书制度则是在三级证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终身证书。终身证书曾经在各州被普遍使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人认为终身证书是造成部分持有者不思进取、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些州已经取消了终身资格证书,仍然颁发终身资格证书的州已经将其作为一种荣誉颁发给优秀教师,他们被认为是教师的榜样。
3)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
选择性教师证书制度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师资不足,实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拥有非教育专业本科学历者,已经取得学士学位,具有从事其他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参加短期的教师业务学习培训之后,通过州政府教师资格考试就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他们在通过证书审核及能力测验以后,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进入一所学校进行实习,同时学习教育专业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学习,他们的专业课课程学习要达到18个学分以上,并通过州教育委员会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和相关人士的鉴定与评价之后,合格者由所在的实习学校校长、州“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执行主任、学院(或大学)指导教师和学区有关专家共同推荐,获得选择性教师证书。
选择性教师证书认证制度吸引了各类有特长有才学的人,充实了教师队伍,解决了一些专业课教师短缺的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师资开辟了新途径。尽管围绕这一新的证书制度争论不断,但在传统教师教育领域内引入了竞争机制,如同给传统证书制度的湖水投入了一枚巨石,在教师队伍中引起极大反响,对整个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4)全国委员会教师资格证书
由于美国是由各州自定教师资格标准或教师证书颁发标准的,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参差不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1986年5月《美国卡内基报告》就提出了新的建议:要求建立全国性教师资格审查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高质量的、有实效的教师资格标准,要求所有教师必须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培训,由独立的专业组织来确定教师资格证书标准并颁发证书。为此,1987年美国成立了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TheNationalBoardforProfessioandards,NBPTS)。它是一个民间的非营利性机构,大部分委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深教师,主要任务是鉴定并颁发高级教师资格证书,也称“优秀教师资格证书”,其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自愿的国家证书系统和鉴定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评议程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NBPTS成立后,邀请多方面的专家进行深入研究,于1989年发布其政策宣言——《教师应知道并能做到的》,即5项“核心建议”作为国家教师标准的基础。
基于这5项核心建议,NBPTS耗时6年建立了各门学科和不同年龄段的优秀教师标准认证系统,包括中小学33个学术和专业学科领域教师资格证书标准。这标志着专业团体取得了对教师资格标准的制定、资格审查与认定、证书的发放等一系列的管理权,加快了全国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的步伐。
申请全国委员会证书教师资格者除遵循自愿参评原则外,申请者还须具备3个条件:拥有学士学位和州政府授予的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参加了NBPTS组织的评估。评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申请人有本学年教学实践的档案袋,加以能体现自己教学分析能力的注释。档案袋评估员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教师来担当,对申请者的教学质量作出判断。档案袋主要包括学生作品案例、老师对学生表现和作品的书面反思评价、课堂活动录像。档案袋的作用不仅是帮助教师记录自己和学生的工作、交流过程,还记录了教师自己的思维以及决策过程,从而证明教师是否达到了全国委员会的优秀教师标准。评估的第二部分是申请人在全国委员会的评估中心接受两天面试和考试,考试主要考核其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考核达标者方可获得全国委员会证书教师资格(即优秀教师资格)。
2。教师专业素质修养的3个标准文件
教师资格证书标准的专业性是教师专业素质修养的目标要求,发证机构的公正性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要求。因此,许多州教育部门都将其有关权限和职责转交给公认的权威教师专业组织,其中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美国州际新任教师评估和支持联合会(TheIeacherAssessmentandSupport,INTASC)及美国教师教育认定委员会(TheNationalcilforAccreditationofTeacherEduCATE)则是各州首选的理想目标。由这3个组织制定的专业标准集中反映了对教师专业素质修养的要求。
(1)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提出5项“核心建议”。5项“核心建议”(一级指标)是国家教师标准的基础,NBPTS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优秀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3),以此标准认定全美优秀教师资格。与各州认定的教师资格不同,优秀教师资格是一种国家高级教师资格。授予国家高级教师资格的目的是推动教师专业的高标准严要求,认证学校中的优秀教师并颁发证书,提高专业教学的地位和教育的质量。这5项“核心建议”是对教师素质的系统和全面的概括,影响到教师资格“国家化”的新教师资格标准和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标准。因此,可以说5项“核心建议”是美国社会各界目前对教师修养达成共识的最佳表述。
表3-3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版)
(孙河川、王婷、鲁良:《美国教师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启示》,《教育科学》,2010年第6期。)
NBPTS还规定了优秀教师评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包括管理上的可行性、专业上的接受性、舆论上的可信性、法律上的保障性和经济上的可承受性等基本原则,并且制定了不同学科领域详细的教学专业标准。标准的建立是优秀教师资格认定的依据,规定了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阐述了优秀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是对优秀教师修养的具体要求。因此,参照这些标准,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逐渐成长为优秀教师。
“由于NBPTS为优秀教师资格评估制定了严格、科学的标准,设计了公正可信的评估过程,所以其颁发的优秀教师资格证也得到了社会较高的评价。1997年克林顿在国会发表连任演说时就曾指出:要继续努力确立全国性的优秀教师证书制度,并在联邦经费中拨专款给予支持。全美有50个州、500多个学区也通过立法对优秀教师资格证书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1]。优秀教师资格证拥有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专家”,教师的楷模,并会获得较高的薪金。2008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学院全国研究委员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NBPTS认证的教师,所教学生成绩进步幅度大于未经认证的教师,并且认为该委员会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优秀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全国性教师证书制度的已逐步建立。
(2)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INTASC)制定的标准。该联合会成立于1987年,是由各州和国家教育机构共同组成,致力于推进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职前和在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改革。1992年发布了《州际新教师认证和发展示范标准》,该标准与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一脉相承,并与之相匹配。它从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提出了新教师应遵守的10条准则:①必须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学科知识结构,了解并会查询工具书;能够使教材的内容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②了解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提供支持其智力发展、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学习机会;③理解学生学习风格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④理解并使用各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⑤利用激发个体和群体动力与行为的方法,创造环境,鼓励积极的社会交往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激励;⑥利用有效手段,培养课堂中积极探索、协作和相互支持的氛围;⑦必须在掌握学科知识和了解学生、社会及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⑧理解和运用正式、非正式的评估策略来评价学生发展并确保其智力、社交和身心上的持续发展;⑨成为一个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不断地评估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对他人(学生、父母和其他学习团体中专业人员)造成的影响,积极寻求专业成长的机会;⑩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与学校同事、家长和机构的良好关系,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自1992年秋该标准草案出台以来,到2000年止,约有40个州已经采用并修订了这一标准,把它作为该州初任教师资格证书的颁发依据”[2]。
2010年7月,美国州际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面向全社会发布了《核心教学示范标准》(以下称新标准)征求意见稿。新标准仍是10项,但内容、指导原则和呈现方式均与10条核心标准有所不同。新标准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63项三级指标,如表3-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