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能成为富人。美国媒体上出现了大量迅速致富的文章,载满小道消息的《投机艺术》杂志只要3美元,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8月24日的最低点到1929年9月3日的最高点共上涨了504%,连擦鞋匠、厨师都在大谈股票,甚至抵押房产去购买股票。
这些现象会造成什么恶果?
(生)虚假繁荣,市场泡沫。
“黑色星期四”后,美国人在股市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悲观的情绪四处弥漫,以至于旅馆里的服务员在接待投宿者时都会问上一句:“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要一个房间跳楼?”
我们知道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高速增长的经济,失去理性的消费,像脱缰野马一样的股市投机背后是什么理念支撑着20年代的美国人如此疯狂呢?资本主义早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
(学生未答出,先生提示)“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还记得亚当·斯密(AdamSmith)“看不见的手”吗?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到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企业只需放手生产,生产无极限、消费无极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各种有利条件的促成下,生产力的大发展,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
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使个人的才智和力量在创造财富中得到充分发挥成了美国精神,发财致富、追求享乐成了20年代美国人的风尚。
但是过度地追求自由竞争,无序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什么呢?
财富高度集中、私人垄断、生产过剩、失业危机、贫富悬殊扩大,整个社会极不平等,失去了平衡,这就是危机的表现。
为利润而生产的制度失灵,自由市场竞争达到极限,你认为这时的政府应该做点什么?
(生)干预,谋求有序和公平。
这个问题对当代的中国学生确实不难,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那时的美国政府是怎么做的呢?
展示材料
美国政府应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约束,做好企业的守夜人就行了,经济应该绝对自由化,每位美国公民不要等待救济,要靠个人奋斗。
——胡佛
靠个人的奋斗由一个孤儿成长为工程师的总统胡佛深信自由市场和自由竞争:“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他用自愿原则对付大萧条,只是劝告大公司维持生产,不要辞退工人,不要减少工资,并认为大萧条的根源主要在国外,因而放任经济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危机层层升级。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这场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持续四年,破坏力极大。(展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下降表”)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下降表
为摆脱困境,48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26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进一步导致了危机的加深,1932年世界贸易缩减了一半以上。
美国开始由危机进入萧条:13以上的国民常年衣不蔽体,居无定所,营养不良。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她回答说:“不行啊,我家是轮流吃饭的,今天该我妹妹吃。”八年后征兵的时候,国家健康委员会检查发现有40%的男孩子身体是不合格的。(这期间出生的孩子后来被称为“萧条一代”,特征是身材瘦小,普遍营养不良)
而胡佛政府甚至拒绝援助失业的群众,声称“联邦救济将摧毁美国人民的品格”“美国不能靠乱花钱得到繁荣”“实际上没有人挨饿”。并叫嚷:“我国今后100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
饥寒交迫的人们不再尊重法律和私人财产,集体抢劫、抗税,甚至开始丧失对政府和现存制度的信任。1930年,美国爆发125万人的大示威。一名美国工人说:“我们应该组织起来,像苏联人们那样建立社会主义政府,杀死你们这帮魔鬼。”一位共和党参议员表示:“如果美国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墨索里尼的话,那就是今天了。”
哈佛大学商业学院院长说:“资本主义正在经受考验,西方文明前途如何,取决于这次考验的结果。”
在这个哀鸿遍野的日子里,竞选时誓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1933年2月,还没正式就职的罗斯福乘敞篷车行进,一个年轻人一边大喊:“快要饿死的人太多了!”一边向罗斯福的汽车开火,同车的芝加哥市长中弹身亡,罗斯福虽安然无事,但他明白,贫民用子弹向未来的总统倾诉饥饿,这意味着什么。
此时的世界也正是风起云涌之际。绝望的德国人把政权托付给了希特勒,英法等国则继续以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来对付危机,一枝独秀的苏联则以全面计划经济的模式推进第二个五年计划。美利坚何去何从?
图7罗斯福演说现场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宣誓就职。(展示图片)这一天,华盛顿天色阴沉,当人们在向上帝祈祷,这个靠腿部支架艰难站立起来的人不是美国的最后一任总统时,听到的却是一个满怀热情、无比坚定的声音:“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在胡佛哀叹已经穷途末路、毫无办法时,罗斯福却说:“失败不是美国人的习惯。”
你知道罗斯福为什么会有这样无畏的信心和勇气吗?
(生)他有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等。
我觉得首先是他有一种信念,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和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国度的热爱。
还有他的智慧。罗斯福之所以说这是一个专家的时代,是因为有各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做他的坚实后盾。
当然还有他的特殊经历。39岁正当盛年时的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但他发誓绝不能让“娃娃病打倒自己”,他坚持运动,强迫自己练习走路,在进行疗养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勇气来自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
罗斯福是怎么认识问题的呢?
展示材料
……现在的任务不是开发自然资源,或者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平静而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告诉人民他的新政府和胡佛政府相比采取的政策有何变化?
(生)由自由放任到采取措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