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海派教学是什么意思 > 案例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页)

案例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页)

生6:日本想乘此机会夺取德国在中国胶州湾和山东的权益,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称霸东亚。

生7:意大利经观望,并从英、法、俄那里取得领土诺言才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显然它也有领土扩张的野心,并进而建立在地中海的霸权。

师:以上各国参战目的表明,这一场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有没有例外的呢?

生:塞尔维亚……

师:还有比利时等为保卫国家主权与独立,被迫投入战争,尤其是塞尔维亚还具有争取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些只是局部性的,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板书: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

师:这种在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世界领土已经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并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无论从规模或性质上讲,它都是真正的世界大战。

师:下面讲:二、大战的进程。(板书)在讲述战争进程以前,我先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双方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弱势制订战略方针,尤其是替德国设想一下。

生:(众说纷纭,但基本思想一致:即德国要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其中也有个别同学提出应先打弱敌俄国,再打强敌法国;而英、法、俄相反,一定要东西两线同时发起进攻。教师对于同学们认真思考的精神予以肯定)

师:德国对这场战争在军事上准备远比协约国充分,早在1905年,德国参谋总长就制订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速战速决战略计划——“史里芬计划”。(板书:德国战略构想:速决战)计划中开始东线取守势,只用9个师对付俄国,集中78个师放在西线进攻法国,而其中德、法边境只放8个师称“铁砧”,防止法国出击,用70个师德兵力作“铁锤”破坏比利时中立,越过法国北部,沿着海岸推进,强渡塞纳河,从西南方向包抄巴黎,争取在东南方向会同“铁砧”歼灭法军,估计前后仅需6周时间。然后挥师东进,会同奥军用三四个月的时间打败俄国,结束战争。制订“史里芬计划”的前提是俄军动员迟缓,比利时无力抵抗,法军不堪一击,英军不会立即参战。执行其计划的关键是集中庞大兵力,迅速从右翼战胜法军。史里芬在临死时叮嘱:“切莫削弱我的右纵队。”

师:至于英、法、俄方面并无周密计划,法、俄只是部署东西联合夹攻,法国的防御重点放在德、法边境,英国则把重点放在海上控制制海权。(稍停)战争爆发后的实际进程怎样呢?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战场除欧洲外,还有南高加索、巴勒斯坦、两河流域、非洲、中国山东、广阔海域,但主战场在欧洲。

师:2。欧洲的三条战线。(板书:同时展示一幅《大战形势图》)

师:(1)西线在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那里法军、英军同德军交战;(2)东线从波罗的海延伸到罗马尼亚,是沙俄对德奥作战战场;(3)南线也称巴尔干战场,德奥同塞尔维亚交战。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与东线,尤其是西线战场。

师:但是大战前夕,在东部容克地主和西部萨尔、莱茵区工业垄断资本家的压力与要求下,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修改了“史里芬计划”中的军队配置。德军在西线主攻方向减少到59个师,而在西线左翼增加到15个师,另外东线又新增了两个师团。

师:3。1914—1916年战况(板书)

师:(板书:①1914年)战争开始,德国以为沙俄要40天才能动员集中兵力,而通过比利时只需3天,解决法国不过4~6周,然后挥师东进,3个月打败俄国。德皇狂妄地许诺战士们:“叶落之前返回故乡。”

师:真是气焰……

生:嚣张。

师:盲目……

生:乐观。

师:8月4日德军进攻比利时,想不到在列日一带受到了顽强的抵抗,德军动员了420毫米的攻城榴弹炮轰击,才将12座炮台夷为平地。当德军在毛奇指挥下花了18天时间挫败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越过法、比边境进入法国时已是8月下旬,眼看通往巴黎的道路已经敞开,最近处离巴黎仅16千米,法国首都已迁往波尔多,但是德军已无足够兵力从西南方向包抄巴黎。而这时法军总司令霞飞已在马恩河和塞纳河之间重新配备了包括英军在内的兵力。9月上旬,双方展开了共投入150万兵力的马恩河大会战。(板书)经过四天四夜的消耗战,在200千米的战线上,法军伤亡14万人,德军伤亡22万人。

师:这样,德军不得不退守安纳河,它的进攻被遏止了,法军保住了巴黎。霞飞说:“马恩河之战以确定无疑的胜利而告结束。”德军的速决战略破产了,战士们进入了战壕,前面架起了铁丝网,战争转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板书)小毛奇向德皇哀叹:“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德军注定要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小毛奇被撤职,法根汉取而代之。

师:当德军集中兵力在西线执行速决战略时,俄国人却以出乎预料的速度动员起来,并开进东普鲁士,在贡比嫩打败德军,把德国人的后备力量从西线吸引到了东线,减轻了西线的压力。然而俄军数量虽多却素质差,战士中文盲多,指挥混乱,军备也差,三人使用一条枪,每门炮一天只能发一二发炮弹。当德军在老迈持重的兴登堡和精明能干的鲁道夫指挥下,利用俄国的两个集团军互不联系空出100多千米的间隙,在马祖尔湖畔一个反击,俄军一下子就损失了25万,指挥官也兵败自杀,军队后撤,德军进入了俄国境内。(板书)然而德军也没有足够兵力来扩大战果,同时在东线南部加利西亚地区,俄军大败奥军,进至喀尔巴阡山麓。至年底,双方进入了近似阵地战的对峙状态。(板书)战争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将无休止地继续下去。

师:(板书:②1915年——以东线为主)1915年,德军将攻击重点从西线移到东线,(板书)打算占领俄国大片领土,迫使它退出战争,然后再回过来集中力量对付英、法两国。这一年夏天,兴登堡集中了18个师、1400门野炮、1000门重炮,向俄国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俄军全线崩溃,向后撤了200英里,防线退至里加湾至德涅斯特河,俄军伤亡80万,被俘近百万。但是俄国幅员辽阔,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德军不敢深入腹地,因此它虽然胜利了,但战略目标却没有实现。(板书)俄国没有退出战争,德国不得不继续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师:(红字板书:③1916年——决定性的一年)1916年,德军又把战略重点转回到西线。在法根汉看来,击败法国,也就打掉了“英国手中最好的剑支”,同时俄国也失去了财政、军火支持,将不战自败。年初,德军又调兵50万到西线,攻击点选择在法军防线的突出部凡尔登。(板书)凡尔登人口不过1。4万,离巴黎仅84千米,离德国铁路系统才75千米,是法国最大的军事要塞,居高临下,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被称为“法国东方的门户”“巴黎的钥匙”。德军参谋总长法根汉决定猛攻凡尔登,吸引法军来援,使凡尔登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使法军把血流尽”。在凡尔登外围战役中,德军集中了27万精兵,调集了1400门大炮,还有快速炮和420毫米的榴弹炮。而此时法军总司令霞飞却把防御重点放在左翼,并且不断地将凡尔登的军事力量和大炮调往左翼。这样法军在战斗开始时只剩下4个师,不到300门炮,处于绝对劣势。战斗从1916年2月21日开始,德军以每小时10万发的炮火一下子向凡尔登北面22千米的前沿防区倾泻了200多万发炮弹。凡尔登的前沿阵地被攻破了。这时贝当将军被任命为凡尔登战役的总指挥,他发出了“鼓足勇气,抓住敌人”的命令,在组织抵抗的同时,修复公路,调集了近4000辆卡车昼夜向前线运送部队与军火,平均每14秒就有一辆抵达前线,一天一夜达6000辆次。这条道路被称为“神圣道路”,在一个星期内,通过它送来了19万部队、2。5万千克军火,稳住了法军防地。战斗一直延续到冬天,法军前后参加过战斗的有全国70个师中的66个师,德军投入了46个师,双方共发射了4000多万发炮弹,有的爆破地雷炸成的大坑深达十几层楼房。法军伤亡55万,德军伤亡45万,凡尔登战役被称之为“绞肉机”。战斗结果,凡尔登仍在法军手中,德军战略目标又未实现。

师:为了牵制德军,以英军为主的协约国军队在1916年7月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索姆河战役。(板书)担负主攻任务的英军,仅一个白天就在德军防地上留下了6万多伤亡的士兵。战斗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战斗结果,协约国夺回了180平方千米的土地,但付出了62万人的代价,德军也损失了60万。

师:两个战役都是在极狭小地带投入几百万军队互相厮杀,双方共伤亡200多万,然而战线并没有多大改变。

师:1916年5月底6月初,还发生了一场大海战——日德兰海战。(板书)开战以来,德国海军一直被英国海军封锁在北海内。为了打破被动局面,德国发动了这次大规模海战。战斗中,英国出动了151艘战舰,其中主力舰37艘;德国出动了101艘战舰,其中主力舰27艘。战斗结果:从损失看,英国大,英国损失14艘战舰,6000余人,德国损失11艘战舰,2500余人;然而从战略上看,德国仍未打破海上被动局面,英国继续控制着制海权。虽然德国后来发动了无限制潜艇战,但也无济于事。德奥海运全部被封锁,物资日益贫乏,开始陷入困境。

师:综观三年战况,整个战局发展趋势有利于哪一方?

生:协约国。

师:为什么当时急于挑起战争的德、奥方面,在打了三年后形势会对它越来越不利呢?

生:因为德国当初制定的速决战略破产了,它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而且是持久的阵地战。

师:为什么持久的阵地战对德国不利呢?

生:(感到困惑)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大规模的现代战争,它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人力、工业、科技、物资等多方面的较量。

生:(若有所悟)德国虽然在军事上准备充分,在军备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在人力、经济实力等总体上不如协约国,尤其是英国控制了制海权,协约国方面可源源不断得到海外物资供应。

师:对。人力、物力等虽是战争中的潜在因素,但随着战争的推延,它们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方面优势显然在协约国方面。归根结底,德国失利在于野心与实力不相称。

师:那么三年战争又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呢?

师:(稍停)一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把多少善良无辜的群众抛入了战场。到1916年底,协约国方面动员了2500万军队,同盟国方面动员了1500万军队。两年半的厮杀已经使双方阵亡600万,伤残1000万。然而战争一时还看不到尽头,当初被军国沙文主义煽动起来的战争狂热情绪熄灭了,人们将冷静下来重新思考:战争还要不要打下去?下一节我们继续讲“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大战的结束”。下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