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版 汪素芹 >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因与特征(第2页)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因与特征(第2页)

(二)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5][6]

1。科学技术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为了应对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农业、工业以及服务类企业都扩大了对专门服务的需求。在生产的“上游”(Upstream)阶段,需要相关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等专门服务;在生产的“中游”(Midstream)阶段,有的专门服务与商品生产本身相结合,如质量控制技术、设备租赁服务等,企业在运行中,还需要会计、法律、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在生产“下游”(Down。stream)阶段,则需要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方面的专门服务。

由于各国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这就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向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流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高技术人才,因本国经济落后,待遇较低,也常常向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另外,随着技术更新换代加速,一些发达国家有意转移相对落后的技术和设备,从而伴随着“企业移民”的过境而发生技术和人才的国际转移。

2。信息技术进一步刺激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自身成为新兴服务业的重要部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作为信息服务重要产业部门的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达12%,是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率的5倍以上。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我国软件产业2011年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2。4%,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据国际电信联盟官方网站(。itu。int)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70亿人口中有35%的人口使用互联网,比2005年翻了一番。2012年1月18日,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Pingdom发布了2011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21亿,其中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4。58亿,居世界第一。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专业人才的快速成长大大刺激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和贸易自由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1。商品贸易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是伴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例如,早期的国际间货运服务、货物和船舶的保险服务以及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货款结算等服务,都是为国际间商品贸易提供的追加服务,也称为追加服务贸易。

2。贸易自由化时代的到来有利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新的贸易保护政策仍阻碍着国际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发展,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时代的到来以及WTO等国际组织为此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国际间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将不断加快,从而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香港2010年外来直接投资超4千亿港元,服务输出超8千亿港元,外资的流入与服务贸易出口净值均呈逐年正向增长趋势。

(四)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加速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1。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服务贸易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从而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其主要合作方式有:

(1)投标或协议承揽国外的桥梁、道路、港口码头、民用或工业建筑等工程,提供设计、施工服务。

(2)选择医生、教师、教练及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输入国提供各类技术性服务或普通劳务。

(3)出口各类专利、专有技术并提供设备安装维修和人员培训等技术服务。

(4)向国外提供软件开发、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

2。跨国公司与国际服务贸易

垄断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跨国企业,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和不断地对外扩张,加速了服务的国际化速度和服务贸易额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和间接投资,需要母国和东道国为其提供资本流动和货币转换等金融服务,跨国公司对外市场拓展需要东道国和母国的专业公司为其提供市场调研、营销咨询和相关信息等多元化服务。

(五)各国政府的宽、严政策有利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生存与发展

1。各国政府的自由贸易政策的正面效应有利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WTO的推动下,特别是GATS生效后,WTO成员国都按照协定规定在相关服务领域开放本国市场,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例如,我国自2001年1月1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承诺,逐步对外开放了本国的金融、保险、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市场,同时亦享受其他成员国对我国企业开放服务市场的优惠待遇。各国政府的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2001年至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719亿美元增长到2867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从329亿美元增长到1286亿美元,服务进口从390亿美元增长到1581亿美元。

2。各国政府保护贸易政策的正面效应亦有利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相对弱小的民族服务业,常常在金融、税收和法律等方面对本国的服务业实行优惠和保护性的政策。这些保护性贸易政策,虽然对境外服务类产品的进入构成了限制和壁垒,但却有利于本国幼小服务业的成长和壮大。当本国的服务业发展壮大之后,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类产品自然就打入了国际市场而形成了服务贸易出口。

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7]

国际服务贸易除了像商品贸易那样增加国民收入、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生产性服务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1。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增加了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大大促进了跨国企业生产国际化格局的形成。同国内生产相比,在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不甚熟悉的境外投资建厂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则更需要母国或东道国相关服务性企业提供产前的规划设计、人员培训,产中的技术研发、设备维修和产后的产品运输与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

2。生产性服务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加之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到来,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商品市场已由价格竞争进入非价格竞争时代。当前,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商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商品的生产能否获得高质量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性服务,所以各国政府和企业无不十分重视国际生产性服务,这正是生产性服务贸易由小到大、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的主要原因。

(二)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受到空前重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