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经济学的专业导论怎么写 >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历史与专业定位(第1页)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历史与专业定位(第1页)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历史与专业定位

(一)专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主要有五股重要的力量,分别是工科院校、综合大学、财经院校、外贸院校和高职高专。由于这五类院校都有一些自身的办学特色,不妨将它们概括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的五种模式,即工科院校发展模式、综合大学发展模式、财经院校发展模式、外贸院校发展模式和高职高专发展模式。

1。工科院校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扩大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加快高教改革的步伐,一批工科院校试行设置了工业外贸本科专业。1986年,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设立工业外贸专业,许多工科院校随即正式设置工业外贸专业,培养兼具机电产品知识和外贸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取得很大成功。

当时开办工业外贸专业的典型高校有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例如,湖南大学早在1981年就以“机械销售与外贸”的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作为开办工业外贸专业的试点,1983年正式采用“工业外贸”的专业名称,在完全具备了开办工业外贸专业的条件后于1985年正式申办该本科专业,1994年建立工业外贸硕士点,1996年湖南大学工业外贸专业成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专业。

工科院校开办的工业外贸专业具有其鲜明特色。由于拥有强大的理工科学科优势,很多院校都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既懂工业行业知识,又懂外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际化要求,旨在培养集工程、外经贸业务、外语于一体的复合型的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方向的高级国际商务人才”。武汉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则强调专业学习与现代科技行业技术特点相融合。天津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既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实际业务技能,又了解相关产品学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从事经济贸易活动,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要求”。

相应的,工科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上也特别注重理工渗透,强调数理方法的应用。例如,湖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实行了多学科交叉,文、理、工渗透,突出数理方法与实证研究。在科研、教学中广泛引入数学、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强化了理论经济学的应用基础和“工业外贸”的理论特色。此即所谓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理论研究既着眼于原创性,又立足于解决社会经济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方法研究强调与国际接轨,跟踪国际上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再创新;技术研究注重引入信息管理技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与仿真技术的发展动态;应用开发则追求宏观层面的决策思想及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和产业化能力,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经营决策提供咨询。各研究方向相互支撑,共同提升学科水平。

为了达到工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在教学科研上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就必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工程技术基础以及工业部门知识的培养。典型的如上海交通大学(见表6)。这也是工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个重要特色。

表6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自然科学课程

1998年,为了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按照淡化专业意识、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重新调整和设置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原工业外贸专业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一并归入新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此,全国有数十所工科院校面临该专业的调整与改造。从目前各工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情况来看,一些院校开始淡化工业部门的行业意识,拓宽专业的口径,以增强专业和人才的适应性,从而与其他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工科院校保持了原专业特色,形成新的专业亮点,使学生既具有一般的国际经贸知识,又有一定的专长,在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2。综合大学发展模式

综合性大学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多学科性。在综合性大学里,应当包括多个学科(学院),而且这些学科须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虽然不能说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越多越好,但学科数量太少确实不是综合性大学的本意,更不用说单科性大学。二是科学研究性。在综合性大学里,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研究工作走在教学的前面,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条件和支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三是基础性。在综合性大学里,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侧重于基础科学,教学内容侧重于普通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综合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常以基础学科发展为根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我国,综合大学开设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源于1979年8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会议,会议要求综合大学经济与金融系积极增设部门经济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综合大学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办学水平比较好的主要有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综合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例如,南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办学思路是:强化专业基础,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定位是:培养适应国际贸易与现代商务发展需要的厚基础、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现代商务人才。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跨专业大类按系招生培养并设计教学计划。浙江大学国际经济学系在教学和科研上,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坚持“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复合型”的办学特色。

整合学科资源,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互动发展。综合类大学经济学院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国际贸易系下国际贸易专业和世界经济专业密不可分,二者无论从历史渊源上还是学科发展上都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例如,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成立于2004年,是在原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和厦门大学经济与金融系世界经济教研室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的前身为经济学系的世界经济教研室,创建于1975年。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教研室于1985年从经济学系独立出来,正式组建成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系,当时南开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立“国际经济与金融系”的高等院校。1994年底,为适应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原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外贸经济与金融系并入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金融系,国际经济与金融系改名为国际经济贸易系。南京大学国际贸易系的优势学科是世界经济,正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才带动了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武汉大学的情况也比较类似,世界经济是国家重点学科,凭借世界经济学科的优势师资力量和学科平台,国际贸易专业也得到了很好发展。综合类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和世界经济专业资源整合,滚动发展的模式恰恰与财经类大学二者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倡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综合类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是通过提供大量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例如,厦门大学教学计划中方向性课程主要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提供的,其中又可以分为几个子方向:国际经贸理论与政策方向(培养深造型人才),国际经贸实务方向(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国际商务英语(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国际金融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所有方向性课程原则上都是非限制性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任意选择。学生通过对不同课程组合的修习,从而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达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浙江大学在培养方案当中要求学生修满15学分的个性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修读全校所有专业课程、大类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各专业推荐的个性课程。建议学生跨专业修读课程,或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选择修读课程(见表7)。

表7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个性课程

3。财经院校发展模式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贸易专业和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只有财经类院校和外贸类学院才开设。改革开放以来,各类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开设起来,但与这些院校相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科发展仍然具备一些自身的特色。

一是与商业经济和贸易经济的天然联系。很多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都是在商业经济和贸易经济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在该校原商业经济、贸易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应用经济学专业。早在1959年就在贸易经济专业中开设了对外贸易课程。1978以后,又分别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1982年,开始在商业经济专业本科生中招收国际贸易方向研究生。迄今为止,该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仍然同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等专业一起归属于工商管理学院,在学科发展上互为支撑。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也同商科专业联系紧密。同企业管理系、运营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等同属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注重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融合,强调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又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具备创新意识的管理型人才。

二是学科发展上强调内外贸一体化。这是由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与原有商业经济或贸易经济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学术渊源决定的。例如,专业拓展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国内贸易体系基础上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使该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内外贸一体化特点。不论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外贸运行和内贸流通的整体能力方面,该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具备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相应的,在研究领域方面,该校国际贸易学科注重过渡型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与政策设计、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制度分析及跨国营销战略研究等,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

三是在人才培养上,与综合大学一样,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办学理念。在学科知识体系上,包含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对外贸易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外贸法律,体现了经、管、法相结合的特点。以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国际贸易及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既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既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知识,能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实务工作,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能从事涉外企业和部门的管理、营销、财务、统计等相关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