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清朝的瘟疫是什么病 > 三余论(第2页)

三余论(第2页)

[25]郑光祖:《一斑录·杂述二》,23a页。

[26]宣统二年(1910年),罗店人口为54899(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户口》,第1册,58页),这包括农村人口。不过,“罗店市镇最巨,为全邑冠……其地东贯练祁,运输灵便,百货骈阗,故虽处腹里而贸易繁盛,综计大小商铺六七百家……市街凡东西三里,南北二里”(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市镇》,第1册,50页)。就以上情况看,罗店镇区人口占全镇的十分之一甚至更高完全可能。而据吴建华最新的研究,在江南多数地区,宣统年间的人口数大致与嘉庆末年相当。吴建华:《江南人口与社会研究(1644—1911)》,20页。宝山属于人口损失较少地区,估计嘉道之际人口会略少于宣统年间,故按5000人计。

[27]民国《镇海县志》,卷43《祥异志》,第8册,2885~2886页。

[28]据民国《镇海县志》,宣统三年镇海人口数为320702人(民国《镇海县志》,卷6《户赋·户口》,第2册,457页),据吴建华的说法,估计当时人口亦为三十余万。

[29]参见疫情年表。

[30]光绪《周庄镇志》,卷6《杂记》,第6本,593页。

[31]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载《历史研究》,1997(1),31页。在这篇文章中,这一认识只是为了说明明清之际华北疫死人口而提出,并未给予具体的说明,在此只能就其结论提出意见。

[32]参见曹树基:《中国移民史·清民国时期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曹在文中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一数字系吴建华根据曹的论述加以统计而得。参见吴建华:《江南人口与社会研究(1644—1911)》,28页。

[33]参见王业键、黄莹珏:《清中叶东南沿海粮食作物分布、粮食供需及粮价分析》,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70本,第2分,1999-06,376~377页。

[34]参见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载《近代史研究》,2002(5)。

[35]参见李梦东主编:《传染病学》,107页。

[36]蓼村遁客:《虎窟纪略》,见《太平天国史料专辑》,27页。

[37]沈梓:《避寇日记》,卷2,见太平天国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86页。

[38]沈梓:《避寇日记》,卷2,见太平天国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107页。

[39]民国《钱门塘乡志》,卷12《杂录志·灾祥轶事》,第4本,68页。

[40]同治《安吉县志》,卷18《杂记》,40a页。

[41]沈梓:《避寇日记》,卷5,见太平天国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313页。

[42]近人徐映璞在谈到杭州的情况时,也把饿死当做第一位的因素,他说:“杭州自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为李秀成攻占后,迄今二年又三月矣,兵火交加,粮食乏竭,饿死、疫死、锋刃死者,不知凡几。”(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219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43]参见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载《近代史研究》,2002(5)。

[44]沈梓:《避寇日记》,卷1,见太平天国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46~48页。

[45]濮院镇的入口,笔者未发现明确的记载,据现代人编的《濮院镇志》称,乾隆年间,有人口万余户(参见陈兴蓂主编:《濮院镇志》,369页。上海,上海书店,1996)。以户均五口计,则为五万余口,若按浙江省乾隆中(设为乾隆三十二年)到咸丰末的平均增长率计算(全省的人口数见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424页),则为92000人,濮院是当时嘉兴府有名的巨镇,镇区人口按十分之一计,则为9000余人。

[46]沈梓:《避寇日记》,卷1,见太平天国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27页。

[47]龚又村:《自怡日记》,卷19,见太平天国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358页。

[48]龚又村:《自怡日记》,卷21,见太平天国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第453页。

[49]《太平天国资料》,105页,转引自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231页,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50]杨家骆主编:《大平天国文献汇编》,第6册,507、513页。

[51]参见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载《近代史研究》,2002(5)。

[52]参见疫情年表。

[53]民国《剡源乡志》,卷24《大事记·祥异》,第24本,513页。

[54]民国《剡源乡志》,卷4《氏族》,第24本,529~530页。

[55]参见疫情年表松江府部分。

[56]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47、170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