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法国大革命的理论 > 导论 历史的修正(第2页)

导论 历史的修正(第2页)

从我的研究中得出的某些原则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坚决将其运用于实例研究,由此,我便被引领着去涉猎革命心理,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心理。

在分析大革命的过程中,我从阅读中获得的曾坚信不疑的确切的观点,大部分都接二连三地被推翻了。

为了解释这段时期,就应像几位历史学家们所做的那样,不必将其看成是一个整体,因为大革命是由一些同时发生的且彼此各不相干的现象构成的。

每一个阶段所发生的事件都是心理学规律的产物,它们的发生像齿轮箱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事件的参与者像是一幕剧中的人物一样,事先都早有安排。每个人说着该说的话,做着该做的事。

这些大革命的参与者也许和一出戏中的人物不同,他们没有研究过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但是一些无形的力量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早有安排,而且他们似乎也早已知晓。

确切原因是:他们接受这命中注定的安排,但却不解其中的逻辑,因而当事件发生时,他们的惊讶不亚于我们,尽管他们是这些事件的主角。他们从未想到过有看不见的力量在驱使着他们。他们无法抑制愤怒和懦弱。他们言必理性,声称受到理性的引领,但实际上却和理性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比约-瓦雷纳(Billaud-Varenne)写道:“我们所做的决定备受非议,其实在决议前一两天前,我们也未曾想要做出这些决议,仅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这些革命事件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看过我们的书的读者知道,我们从伟大的奋斗者身上懂得了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不过他们只能驾驭小部分事件,对于后果难料的事件,他们通常也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家们也知道,在微生物得势前可以杀死它,但当发展到生病之后,他也无能为力了。

*

在一个问题引发热议且人们还为之争论不休之际,我们可以确信,这时的问题还处在信仰的阶段,而非知识的阶段。

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言明,信仰原本是无意识的,且与理性无关,它从来就不受理性思考的影响。

大革命作为信仰者的杰作,对其如何评价却非信仰者可为。对其赞誉者有之,诋毁者有之,大革命依旧是一种可全盘接受或拒绝的信念,任何理性逻辑都不曾有此境遇。

一场宗教或政治革命在爆发之初,可能有一些理性的因素作为支持,但随后的演变却只有依靠神秘主义或情感主义等为理性主义所不容的因素方可进行。

既然理性主义逻辑不是规定它的逻辑,那么以这种形式的逻辑来评判法国大革命事件的历史学家也就无法理解大革命。由于这是连事件的亲历者自己都难以洞悉的事件,因而当有人说我们的大革命是一个参与者和阐述者均不懂的现象时,说明他离真相不远了。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像如今这样对现在知之甚少,对过去不屑一顾,对未来不加揣测。

*

大革命的力量不体现在那些陈旧的但仍要传播的原则上,也不体现在其试图建立的制度上。人们几乎不关注那些制度以及学说。法国大革命让法国遭受了一场可怕的内战所带来的暴力、谋杀、废墟、恐怖,并在军事上成功地对抗了欧洲,最终捍卫了自己。大革命之所以声势浩大,是因为它建立起的并非一个新体制,而是一个新宗教。换言之,历史告诉我们,强大的信仰是不可抵挡的。从前,一度无敌的罗马不得不臣服于信奉穆罕默德并受其指引的由牧羊人组成的游牧军队。欧洲的君主们也同样无法抵御在国民公会号召下的衣衫褴褛的士兵。像所有使徒一样,为了传播他们的信仰,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一个新世界,他们准备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样建立起来的宗教,有着和其先辈宗教一样的力量,只不过没有它们持久。若不留下一些深刻的烙印和持续的影响,它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

我们不像大革命斗士们那样认为大革命是一种历史的中断。大家知道,为了表明自己的意图——建立一个与过去迥异的世界,他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并声称要与过去的一切做彻底决裂。

但是过去永远不会消亡。它在我们身上而非在我们身外始终延续着。大革命革新者未觉察到他们自己便是过去的延续,他们巧立名目延续着君主制的传统,旧体制的集权和君主专制反而还得到了加强。托克维尔寥寥数语便证实了大革命仅是颠覆了行将崩溃的体制而已。

可以说,大革命实际上并没有摧毁什么东西,它反而加速了某些思想的产生,这些思想随后又继续得以发扬。大革命所宣扬的博爱和自由从未受到很多的关注,但是平等却成了福音书,成为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现行整个民主思想演化的基石。可以说大革命既没有随着帝国的来临而结束,也没有随着其后一系列的复辟而结束。在岁月长河中,大革命在缓慢地发展着,继续或大张旗鼓,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

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来对于法国大革命加以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讲述大革命的书籍就是传奇故事集,而非真相。它们打破了读者的幻想。

这些传奇要比历史更加生动。不必为此而忐忑不安。对某些哲人而言,了解真相是有趣的,但对于人民而言,幻想似乎更有意思。这些传奇是理想的集合体,这些传奇构成了强烈的行为动机。丰特内尔(Fontenelle)指出,如果没有这些虚幻理念的支撑,人民便将失去勇气。圣女贞德、国民公会的巨擘、帝国时代等,过去的这些辉煌都给失败后消沉的人民带来了希望。这些都是父辈们给我们编织的憧憬,憧憬的力量往往要比事实更为强大。梦想、理想或传奇,总之都是不真实的,但它们才是历史的塑造者。

[1]也翻译为《乌合之众》。——译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