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法国大革命的理论 > 第一部分 革命运动中的心理因素(第1页)

第一部分 革命运动中的心理因素(第1页)

第一部分革命运动中的心理因素

第一篇革命的一般特征

第一章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

一、革命的分类

人们往往用革命一词来指称突发的政治变故,但这种表达方式应适用于一切突然的,或近似的变化,如信仰、理念以及学说上的这类变化。

而且我们已经研究过理性主义、神秘主义、情感主义因素在信仰以及舆论的产生中的作用,这类因素决定了行为,因而不再赘述。

一次革命最终产生某种信仰,革命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消除积弊、独裁以及不得人心的君主,等等,其爆发的动机往往是非常理性的。

一场革命的根源通常是理性的,但不要忘了,酝酿革命所需的理性,只有在转化为情感时才能够对大众起作用。人们带着理性逻辑抨击弊端,但为了煽动大众,仍需激起他们的欲念,此外,还得再添加上情感主义和神秘主义因素,给人们的行动注入动力,才能达到目的。例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哲学家们便用手中的理性逻辑,揭示了旧体制的各种弊端,唤起了变革的欲望。神秘主义逻辑从有着一定的规则且组织完整的某个社团的习俗中诱生出了信仰。情感主义逻辑释放了被压抑百年的**,导致人们歇斯底里地放纵情感。集体主义逻辑规定着团体以及国民公会,并促使其成员采取行动,而理性主义逻辑、情感主义逻辑、神秘主义逻辑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一场革命,无论其缘由是什么,只有在深入人心后才能产生结果。大众独特的心理导致事件也具有独特的形式。由于这个原因,群众运动都具有某些鲜明的特点,描述其一便足以让人知道其他。大众是一场革命的目的,而不是起点。大众是一个中性的事物,若没有一个领头者引领,它原本是无欲无求成不了气候的。大众在引领下很快便会从冲动走向行动,但无外界激励,它永不会产生冲动。

突发的政治革命最让历史学家惊诧莫名,但它们通常都是最无关紧要的。重大的革命都是一些思想上的以及道德上的革命。更替一个政府并不能转换人民的思想,推翻一国的制度并不代表能更新它的灵魂。

真正的革命都是改变人民命运的革命,通常都是以一种缓慢的方式来实现的,历史学家难以界定其从何时开始。对他们而言,“演化”一词要比“革命”更为适用。

上面列举的种种因素大多对革命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仅以之来对革命加以分类尚显不足。若仅以革命的诉求来分类的话,我们可以将之分为: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宗教革命。

二、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是最为重要的革命。尽管不引人注目,但科学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政治革命难以企及的。因而,我们将其放在首位,尽管在本书中无法对其加以深究。

自启蒙时代以来,伴随着天文学的重大发现以及实验手段的运用,由此我们知道,各种现象的出现原来不是上帝在恣意妄为,而是受到永恒规律的支配,随之我们的世界观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此类的革命,鉴于其缓慢的特点,“演化”一词倒是贴切。但对于其他的革命,尽管在同一个领域,但鉴于其迅捷,则还是称之为“革命”较好。如达尔文的理论,在几年间便颠覆了生物学界;巴斯德的发现在其有生之年便已改变了医学界。还有物质裂变理论,它证实了以前所谓永恒的原子,也难逃世界所有元素注定都要衰减、灭失这一规律。

这些科学革命发生在纯粹是知识性的思想领域。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信仰对其无任何作用。对它们,我们只能接受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其结果通过实验的检验,无须人们去品头论足。

三、政治革命和宗教革命

远较这些推动文明进步的科学革命逊色的宗教革命和政治革命,它们与科学革命没有什么瓜葛。科学革命仅仅是理性因素的产物,政治和宗教信仰几乎全都是以情感因素和神秘主义因素为支撑。理性在其中充其量只起到配角的作用。

我在我的《观点和信仰》一书中,一再强调信仰其情感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起源,并指出政治或宗教信仰,它是一种信仰行为,这种行为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不管其表象如何,理性对这种行为是无可奈何的。我同时还指出,信仰时常会强烈到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它的程度。对信仰着迷的人因而会成为信徒,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利益、幸福乃至生命,以便捍卫其信仰。至于信仰的荒谬性业已变得无足轻重,对他而言,信仰本身就是一个耀眼的真理。而信仰的神秘主义起源,让信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它可以完全控制原本只有时间才能影响到的笃信者的思想。

仅从信仰被当作绝对真理这个事实便知,信仰必然会变得狭隘。与重大的宗教和政治革命相伴生的暴力、仇恨、迫害证实了这一点,宗教改革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尤其如此。

如果人们不知信仰其情感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起源,不知信仰必然的狭隘,不知信仰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不知神秘主义信仰激发起来的情感的力量,那么人们便难以理解我们历史的某些时期。

前述概念由于过于新颖而无法对历史学家的思想产生影响。他们仍执着于用理性来解释一系列与理性无关的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