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民国时期北京警察 > 第一节 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第2页)

第一节 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第2页)

由于郊区道路的复杂性,余晋和又开始筹款添购特种汽车,鉴于经费的不足,余晋和变卖了一部分赃物用来筹措购买特种汽车的款项。这种特种汽车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车内放置自行车,当追捕盗犯时,如遇有道路窄小,汽车不易通行时,警察可以改乘自行车追捕。余晋和同时并命令警察在巡逻时要带临时电机,以便随时随地向各处传递消息。[31]

在警车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警员素质较差的问题又开始暴露。余晋和决定训练各区警车队,由各区遴选精干士警,编入骑车队,教以普通军事学,并由局派定武术教官,于每日下午5时至7时,教授拳法、刺剑、劈剑等术,日间分班巡逻,夜间则着便衣,暗配手枪证号,分散管界内,实行检查行人。[32]

警车队还承担检查城门的任务。1934年警车队在东直门,见有12人,皆在壮年,肩挑行李进城,警车队队长以其形迹可疑,施以盘诘,自称自河南彰德前往古北口做工,以其言语支离,交内三区审讯。[33]骑警队屡经扩充,1934年8月余晋和又决定将四郊骑车队扩充,队警发给机关枪,专任击匪,并每日制定口令,夜间9点后,不谙口令者一律不得通行,南郊骑警队已经由28人增至120人,西郊已经增至200人,东北两郊人数亦有所扩充。[34]

安装联户警铃是公安局防范盗匪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是一种警民合作的方法。为了防范抢案,公安局在内城各处安装警铃,并劝令各铺住户,装设防匪警铃,以三家或两家为一组,遇有匪警一组互相按铃,通知军警前往逮捕。内二区早在1929年就在管区内筹措警铃的安装。[35]1929年2月发生了一起儿童误按警铃的事件,充分证明了警铃的有效性。石虎胡同门牌十三号住户方宅及邻居十四号李宅两院均装设警铃,2月24日晚8时,有客人携九岁的幼童拜访方宅,幼童见墙上有警铃,用手去按,邻居李姓听见警铃响起,以为有匪警,立即打电话报告内二区,内二区殷焕然署长电话通知军警,并乘汽车带手枪队赶来,先后来到还有宪兵三营营附范家骏,警备部侦缉队长李迈众,公安局侦缉四小队长鲁世全,宪兵三营侦探刘国瑞等。[36]由于警铃在缉捕盗匪上发挥的作用,截至1933年,北平共安装警铃11186台(如表4。2所示),主要遍布在北平的各个商业区。

表4。21933年北平市装设警铃、警察专用电话、防匪电话统计表

因入户行窃案时有发生,北平市公安局曾鼓励住户和商家装设电网。1933年2月夜间2时,汪芝麻胡同门牌二十号住户温敦有到段报称,他在歇睡之际忽听院内有巨物坠地声音。当时持灯到院查看见西墙下躺卧一人。巡官等立即前往查看,见里院北房屋檐下靠西墙有一名身穿灰布军服军人躺卧,头朝东北,脚朝西南,仰面口吐有血沫,年约四十岁,足着青洋袜,缠有灰色裹腿,有青布鞋一双在腰内腋藏,腰间系有皮带两根,衣上有白色领章,右系八团大队,左系黄星三个。经巡官详细检查该军人带有附号,是陆军通信大队第二队第八分队张成喜,当刘巡官同司法巡长陈德润到场详细查验,该军人不能动转,尚有呼吸之气难以救治。经调查温敦有住宅相邻的二十二号住户设有电网,该军人欲入屋行偷窃时被电网击伤。[37]之后由于电网发生伤人事件,设有电网的住户和商家被要求一律撤除电网。1934年发生了幼童蒋达成误触电网,当时气绝身死的案件,经公安局调查,认为属于防卫过当之行为,“所有中外人民住宅,安设电网者要皆过当之防卫,无论普通市民误触致死,在当事者,固应负法律上之责任,即窃盗宵小触电网自毙,亦当念其所犯并非死法,何以必须设以残酷之电网施之于可怜无告之细民,为人道计,各当事者亦应负道义上之责任,是凡本市设有电网各户……责成一律撤除”。[38]

公安局长余晋和为北平的犯罪预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筹措构建防匪电话网络外,他以自行车巡逻为主,在全市构建了一个警察网。1934年余晋和增加了警察的岗位、扩充了巡逻队,添购了自行车40辆。由区署派自行车巡逻,自行车上安有警铃,自行车巡逻分为明巡和暗巡两种,明巡鸣铃而暗巡不鸣铃,市民发生意外时,可以闻铃外出喊警。巡逻队二人一组,专在各偏僻小道梭巡,并由警车队、骑警队、特务队辅助。[39]1934年冬防期间,北平市市长袁良同余晋和商议设置侦探网,侦探网由平市的侦缉警担任,与已经构建的警网不同,警网多为固定,而侦探网不固定。[40]由于余晋和的贡献和北平破案率的提升,北平市政府呈请行政院对余晋和进行嘉奖。[41]

三、日常巡逻与特定防务

巡逻是北平市警察局构建的犯罪预防中的重要一环。巡逻指警察在其辖区内巡逻视察的简称,是设有派出所的地方,警察执行的日常一般勤务。大致区分为三种,即值、守和巡。值指的是值班,值班警察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在派出所内。守,指的是守望,守望是指警察在同一时间视察一定的地区,是一种固定的视察,其视察的范围仅为视听所及的范围。守望多置于街市,主要的目的是减少该处的纠纷。巡,指巡逻,巡逻是在一定的时间,移动地视察一定区域,具有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三者中,巡逻的效用最大,被视为维护治安最有效的方法。

警察所在的辖区是警察活动的基础,管区内土地人物及各种事态之动静以及街头巷尾的风闻都是警察必须关注的内容。巡逻要考察的事项有:(1)对于住户。注意特别登记的户籍;住户人与物的出入及有无特别情况;由他处移住本管区域,由本管区域移往他处者,如有觉察或发现搬家具、行李,应查明报告;夜间未闭户者,应唤起注意。(2)对于路人。应注意形迹可疑之人、携带凶器及违禁物品之人,应详密盘诘,果系不法,应即缉捕送究;曾受徒刑之执行或宣告缓刑之人;素行不正之人;认为危险之人;对于诈贫暴富或收入不丰而浪费无度之人,应加意查禁,预防危害;群聚之人,应查明情由防止混乱;遇有尸体,应不变位置,检视其形状,报告官长核办。(3)对于物。放置门外自行车未上锁者,应即查明车主,令其注意以免被窃;屋外院内置有梯子或木杆之类,应告知户主注意,以免窃盗利用;运搬奇异之物者,应加盘诘。[42]

警察巡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犯罪,其最大的作用是检问形迹可疑之人,查问异于寻常的可疑之事。城市重要地段及夜间的巡逻是非常有必要的,警察巡逻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犯罪事件,而是通过巡逻使不法之徒,听到巡逻警察的足音,中止其犯罪行为。尤其在偏僻之处或是窃盗者较猖獗的区域,警察的巡逻不仅要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也使百姓能够安居。[43]

警察对可疑人士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性相学”。早期的犯罪学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容貌与犯罪有着必然的联系。认为犯罪者的貌相不外有:头扁平、顶尖颞颥部突起,两耳尖飞,眼小、眼突,下视、斜视、流视、偷视、锐视,或眼大带赤缕,颏尖腮露,齿尖、凌乱。头扁平为智识缺乏之征,顶尖为道德缺乏之征。[44]北平市出版的《警务旬刊》刊登了犯罪者的面相与犯罪种类之间的关系,这成了北平市警察必备的功课之一。据此,警察在巡逻时,更多的是依据面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可疑。

表4。3犯罪者的面相

从公安局对“性相学”的重视来看,更多的是受到了“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观点的影响,龙勃罗梭信奉天生犯罪人说。这与民国时期的犯罪学家的观点不同,民国时期的犯罪学家在对犯罪原因的探讨上,重视个人、家庭和社会原因对犯罪者的影响。

除日常的防务外,北平市公安局还注重对特定时期的治安管理。对于北平市公安局的职员来说,节日就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每逢各类的节日,各类警察就进入到了一个忙碌的时期,更多的巡逻时间,更大的巡逻区域以及增多的各类案件。除节日外,有两个时期的治安需要加紧注意,一是冬天,一是夏天,这两个时期的防务也被称为冬防和夏防。

冬防是北平治安重要的一个环节,冬天是各类犯罪案件的多发时期,尤其是财产犯罪。“一年中各月的犯罪的性质及形式各有不同,并且可因各年度的气温差,而容易知道该年度犯罪的略数。”[45]

表4。41934年北平市发生案件数统计表

从1934年北平全年的案件统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冬天的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的案件数是远高于其他月份的。尤其在春节前后,更是如此。1936年春节之际,法院一天判处21起窃案。[46]为了加强防务,1929年1月22日、军、警宪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年关治安问题。宪兵司令楚春溪、公安局长赵以宽,三十八师李服膺,在会议中决定,自1月22日起,至2月10日止,每一警区除责成原有警察宪兵加意防范外,加派军队一连,分布于无岗位或岗位较少之地点,梭巡防守,以补警宪之未逮。[47]春节时节,各场所人流云集,绺贼借节日之便,大秀其技。1934年新年期间,制定《注意事项九条》,规定从1935年1月1日至3日止各区队官长警停止休息三日;各区队预备队须在本署及重要处所驻守听候调遣;各大学校及中学校工厂等须特别注意防范;各该管界内重要地点须加派队警守望等。[48]北平市政府为了加强冬防的实力,购置大刀1000把,分发全市警察应用,为充实力量起见,增发保安队子弹以防盗匪。[49]

夏防主要是针对郊区的防务。北平辖境辽阔,郊野村庄住户倍及散落,每到秋暑之交,青纱幛起,匪徒借此隐匿身形,四郊匪患日益增多。公安局每届夏防,在北平四郊各通卫要路,加派骑车队,预备队,不时加以蹲守梭巡。然而因地域广大,警力不足,防不胜防,甚至发生团警被匪徒抢劫的案件。马驹桥为大兴通县(今北京通州区)毗连之交界,匪众易为避匿。保卫团警张长福等三人,在早上各持枪械,巡逻管界,行至镇东里许地方,突然有三匪自禾苗中窜出,用手枪指向张长福等三人,并做出射击的姿势,张长福三人无法抵抗,被匪徒抢去步枪二支,匪徒将三人用绳索捆绑,弃于路旁。[50]针对四郊匪患,1928年9月北平警备司令部张荫梧,由警备司令部及西苑驻扎军队,抽派目兵200名,组编巡查队,专梭巡各青苗小道,查剿劫匪。[51]之后,北平市公安局以及军队不断在四郊增派巡逻人员,并多次在郊区清剿匪徒,以期郊区防务的安宁。

不管是冬防也好还是夏防也罢,军警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加派警员,注意梭巡,严密防范。警力的充裕与否,成为军警犯罪预防的重要因素。尽管北平警察的人数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图4。1上看,1933年警察与人口数的比例为1∶160;每一平方公里警察数不足120人,虽然警察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平均每一警察分配人口数与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警察人口的比例还是略低,警力不足成为军警在犯罪预防上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

图4。11933年北平警察分布密度

《北平市人口变动、警察人数、查获毒品、火灾、电话、指纹等统计表》,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档号:J181-005-00243,1933。

从1928年到1937年北平市军、警、宪机关一直致力降低北平的犯罪率,为此以北平市公安局为主,以十五个区所为基本点,以各派出所的辖区为面,向全市各个地区辐射。各区所通过巡警、自行车巡警、警车队等在管界内巡逻,形成一个密集的警察网。同时针对北平地域辽阔的特点,对北平的重要路段及地区给予重点关注。利用防匪电话、警铃与警察网相结合,在北平的市区及四郊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市的,“点、面”结合的全方位犯罪预防体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