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试题含答案 > 第三节 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第3页)

第三节 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第3页)

②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③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④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小班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以及其他活动中,借助这几项作为抓手,观察幼儿的言语、行为、活动中的表现,大致了解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从而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打下基础。

2。与幼儿沟通互动的能力

没有沟通就没有相互作用。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需要相互了解、理解、彼此接纳,从而在双向交流中互相协调、互相影响。沟通互动是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教育过程。沟通互动能力在世界各国都被列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而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沟通与合作能力”被列为教师的七大专业能力之一。

下面简述几种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互动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一个安全、温暖、可信赖、无拘束的交流环境,都需要教师在尊重、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主动、平等、信任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1)教师与幼儿非言语的沟通互动

在幼儿园教育中,非言语的沟通互动方式之所以重要,其主要原因,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的态度与行为等,远比言语更容易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爱护、关心、肯定、鼓励等。二是幼儿非常需要教师直接的身体接触。心理学实验表明,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愉悦等。比如,对一个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充满害怕情绪的幼儿来说,如果教师微笑着搂抱他一下,亲切地摸摸他的头,那远比说一句“老师原谅你”更能让幼儿从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更能让幼儿心情爽快,理解到“老师原谅我了”。三是幼儿语言的发展尚不充分,非言语信息是他们表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敏感地发现、接受、理解来自幼儿的非言语信息。如幼儿的表情、状态、笑声或哭声、动作或行为、图画或手工作品等,都可能表达了他们的身心状态,展现了他们的认知动向、水平,表露、发泄或传递了他们内心的感受、情感需求、心愿以及探索的欲望等。捕获并读懂这些信息,“善解人意”,是教师与幼儿沟通互动必不可少的能力。非言语的沟通互动在生活中、各种活动中都可以随机地进行。如在作业课上,教师如果能读懂那些想发言又怕发言的幼儿的表情、状态、动作等所发出的信息的话,就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心有灵犀一点通,即刻以鼓励的表情、动作给幼儿举手的勇气、挑战自我的信心。

此外,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也是沟通互动的重要途径。在与幼儿一起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能与幼儿的心情和感受产生切实的共鸣,获得真实的、具体的体验。日本一位教育家说,当一个孩子热心地不断重复一种行为时,不要轻易地否定这一行为,而要相信它对这个孩子来说一定具有某种意义。如果教师也学着孩子那样,一起做一做,认真体会一下,那就能与孩子共享这一行为的乐趣了。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成人的内心才会产生与孩子心灵沟通的真实感。

(2)教师与幼儿言语的沟通互动

教师与幼儿的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对话,是与幼儿沟通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是师幼沟通互动的重要手段。言语的沟通互动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对话、激发和保持幼儿对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丰富的经验技巧、灵活机智的策略。当然,最需要的是教师对幼儿的爱与尊重,以及想理解幼儿的那分渴望。

在幼儿园中,在师幼的言语沟通互动方面通常存在下列问题:

①教师一般习惯于自己讲幼儿听,总认为自己讲的是有价值的,而对幼儿的见闻、感受、提问等缺乏共鸣,常不予理睬或随便搪塞,很少有真正的双向交流。

②教师缺乏倾听的耐心与对幼儿的尊重,尤其在幼儿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错误多、说话声音小的时候。那些所谓调皮的、不乖巧的、内向少言的幼儿也常常遭到冷落。

③教师对幼儿不甚了解,妨碍对话的开展。如不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生活中的热点以及语言发展水平等,抓不住适宜的交流话题;在对话过程中,由于教师以为幼儿理解了自己的话,其实幼儿并没有理解;教师以为自己理解了幼儿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结果对话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④在教师对幼儿的对话内容中,往往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中性的指令或任务布置等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⑤不少教师缺乏与幼儿言语沟通互动的技能,特别是对话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灵活地维持对话的技能等,使对话经常难以持续下去。

⑥师幼对话多在集体活动场合进行,且常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日常生活中随机地有意识地进行的对话很少,师幼之间的个别沟通互动也不多。

不难看到,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互动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教师中心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分享的地位,真正地尊重幼儿,面向全体幼儿,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并在此基础上,花大力气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内容。关于与幼儿对话沟通的技能主要有:

图4-1认真倾听幼儿的谈话

②倾听的技能。例如,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如专心的耐心的态度,不时的语言、动作或表情的呼应,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不随意打断幼儿的话,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听我说”“老师对我的话很感兴趣”“老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有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可以自由交流的对象(参见图4-1)。

③扩展和维持对话的技能。例如,在对话中适当地向幼儿提供必要的信息或提出问题,既扩展谈话的内容,又不让幼儿跟着老师转;给幼儿的谈话提示或补充必要的词汇、事件或问题,支持和引导幼儿把谈话延续下去;在开展小组对话、讨论时,既允许幼儿自由组合,也适当考虑经验、语言水平、性格等不同幼儿的搭配,考虑小组幼儿的人数、同伴关系状况等,因为这些因素显然都制约着交谈的进行;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好对策。比如,冷场时能够想办法激发交谈,交谈过于热烈时,又能够恰当地控制局面,而毫不打击幼儿的谈话积极性;当有的幼儿注意力分散时,能够用多种方式巧妙地把他们吸引到讨论中来;当交谈跑偏时,能够自然地把话题拉回来,又不让幼儿感到扫兴;等等。

④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地与幼儿个别沟通互动的技能。例如,善于倾听、理解各种不同特点幼儿的谈话,并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话题、方式、词汇、语速等,有效地与幼儿个别沟通;在集体性谈话活动中,既能面向全体,让爱说、会说的幼儿得到表现,又能给语言发展不佳的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给予他们鼓励与肯定。

⑤结束交谈的技能。例如,能适时地结束谈话,既不影响其他活动,又让幼儿心情愉快、获得满足感;能让言犹未尽的幼儿不但不感到遗憾或失望,而且还相信并期盼下一个机会。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互动

幼儿之间的沟通互动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而这一沟通互动水平受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口语交流能力的制约。口语交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幼儿在与别的同伴谈话时,都要依照对方的反应而作出反应,既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呼应对方、理解对方。即是说,幼儿之间的口语交流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智力、语言、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互动可重点促进幼儿之间的口语交流。

然而,由于幼儿之间的口语交流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教师这方面的专业发展不近人意。常见的问题是,教师不太了解幼儿之间言语交流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幼儿之间的交谈是瞎扯,影响活动,浪费时间,没什么意义;幼儿园消极地限制幼儿自由交谈的时间与空间,缺乏积极的引导与应对。如吃饭时一律不准交谈,作业课上一律不准交谈,集体或小组活动中只能按教师规定的话题谈,等等。结果,许多幼儿园里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幼儿喜欢上厕所,一进去就好久不出来,原来他们在厕所里“自由自在”地交谈。

幼儿的口语交流活动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既有自发的,也有教师预设的或间接引发的,或教师与幼儿共同发起的。促进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是教师沟通能力发展的重要指向。为此,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幼儿口语沟通的意义,特别是幼儿之间自由自发交谈的价值,切实地转变观念;对幼儿的口语交流,特别是自由自发交谈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如幼儿喜欢谈论什么话题?他们的交谈常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发生?班上幼儿在口语交谈上各有什么特点或问题?幼儿园的时间、空间安排是否适应幼儿之间口语交流的需要,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在集体交流或小组讨论上,教师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易推进幼儿的交谈?怎样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阻碍幼儿主动地真实地开展交谈的原因有哪些?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多大的交谈规模最有利于幼儿充分地有质量地表达交流?等等。同时,要提高教师有关的专业意识与技能。如丰富教师在激发幼儿的交流欲望、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幼儿的交流水平等方面的方法与策略;发展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比如,根据幼儿的活动表现,反思幼儿园作息中时间与空间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幼儿之间开展自由交谈,而不是压制束缚他们;又如,根据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胆小的幼儿不参与、不敢说,而想说、敢说的幼儿又难有机会说,幼儿不能耐心倾听、或注意力转移、或互相争抢着说,随意打断对方等问题,反思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适宜、人数是否过多、指导是否忽视了差异性等,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进的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各种与幼儿沟通的方式是很难截然分开进行的,在师幼的沟通互动中,它们常常结合在一起多管齐下。从上述的“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互动”不难看到,要让幼儿之间交流互动起来,教师言语的、非言语的“给力”是必不可少的。从良好的师幼沟通的原因调查也可看到,幼儿认定的喜欢与老师互动的理由主要是:老师经常表扬我、经常叫我回答问题、经常叫我分玩具或做事情、经常摸我的头、总是对我笑、总叫我“小宝贝”或好听的名字、经常牵我的手、老师声音好听、从不吵我、经常与我说话、经常给我梳辫子或穿衣服,等等。这说明,教师热爱关心幼儿、尊重信任幼儿、肯定和鼓励幼儿的所有言语的、表情的、动作行为的互动等,都有利于幼儿对教师产生良好印象,从而保证师幼沟通的顺畅。

(三)幼儿的“学”和教师的“教”

幼儿园的“教”与“学”是幼儿园教育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构成,而“教”与“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可以说,幼儿园教育过程是由师幼之间的每一个互动组成的,是通过师幼互动来实现的。

1。幼儿的“学”

(1)什么是幼儿的学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