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卷及答案 > 第一课 01岁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第1页)

第一课 01岁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第1页)

第一课0~1岁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自呱呱落地起便开始学习语言。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语言学习,为儿童正式的语言应用做好了准备。可以说,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我们称这一阶段为前言语阶段。

一、简单音节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0~3个月)

婴儿的发音是从发射性发声开始的,哭叫是婴儿第一个月主要的发音。在这个月内,婴儿学会了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能用几种不同的哭叫声表示他们的不同要求。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1。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

婴儿刚出生时,他们对环境中各种声音非常感兴趣。正常的婴儿首先运用他们的听觉器官去捕捉周围的各种信息,并且能够迅速地学会如何捕捉话语声音的方法,听觉已经相当敏锐。

(1)婴儿首先学会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

出生12天的新生儿能以目光凝视或转移、停止吮吸或继续吮吸、停止蹬腿或继续蹬腿等身体行为,对说话声音和敲击物体声音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将语音从其他声音中分化出来的一种基本能力。

(2)婴儿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

出生24天之后的婴儿能够对抚养者(如父母)和不熟悉者的声音作出明显不同的反应。不同人说话声音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说话时的音高、音量和音色方面。每个人说话时具备由特定的音高、音量和音色综合而成的语音轮廓。婴儿感知语言时能够较早地辨别这种轮廓性的差异。

以上这些均表明,婴儿敏锐的听觉反应和对人类语音特别感兴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物学现象。

2。与成人进行面对面“交谈”时,婴儿会产生交际倾向

婴儿的前言语交际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了。一周至一个月期间的婴儿,已经能够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的不同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这可谓前言语交际的第一步。大约两个月时,婴儿会在生理需要达到满足之后,对成人的逗弄和语言刺激报以微笑,或用声音或身体的同步动作反应予以应答,好似在和成人“交谈”。

3。能发出一些简单音节,多为单音节

两个月时,婴儿出现了“喁喁”作声的情况。他(她)在睡醒之后或吃饱、穿暖躺着时,会发出愉快的自言自语的声音。此时,婴儿基本韵母发音较早,声母还很少,主要发出“h”音,有时会发出“m”音。

两个月之后,婴儿语音模仿开始有进展,尝试模仿语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许多音听起来似乎就是语音了。有时还出现了与成人咿呀对话的现象,可长达数分钟。伴随着模仿和“对话”,母语对婴儿的影响也就开始了。

(二)语言教育活动

1。用各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

罗斯等人(1959)和威斯伯格的研究表明,成人对3个月以内的婴儿给予频繁的语言刺激,可以增加婴儿的发音率。婴儿的许多非自控性发音,特别是长时间的连续发音,往往都是在成人的逗弄下发生的。这说明成人对婴儿发音的反应,已经对婴儿的语音发展产生了影响。成人在与孩子的身体接触时应尽量和孩子说话,这种简单而又始终如一的谈话,对婴儿语言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量提供各种不同的声音,帮助婴儿迅速发展听力,切忌强烈的声音和噪声。

2。多抚摸、拥抱婴儿,并和婴儿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

抚摸、拥抱、亲吻这种亲密的身体接触,会使父母和婴儿之间产生互相依恋的情感,促使婴儿产生安全感。成人和婴儿说话、抱他、逗他,这种与婴儿之间亲密无间的“皮肤交流”,对其最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拥抱和抚摸能够促进新生儿迅速增长体重,使婴儿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并对各种行为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其中包括对成人的语言作出各种反应。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婴儿对语言和动作建立同步反应,提高婴儿在前言语阶段用语音伴随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与人进行交往的能力。

3。睡前倾听摇篮曲等乐曲,训练婴儿有意识的倾听能力

0~3个月的婴儿睡前倾听摇篮曲等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乐曲,可以刺激他们的听觉器官,促进大脑机能的发展,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的优势,在调动婴儿愉悦情绪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婴儿有意识的倾听能力。

4。开展早期阅读,初步激发婴儿阅读的兴趣

目前的研究表明,婴儿满月以后,就可以开展阅读教育,并会出现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成人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读物,如图片、图形、脸谱等,要求背景简化,不要太复杂,色彩对比度要强烈,主要认知物要突出、明朗,图书页面最好是大16开。要求家长边指导婴儿观看画面边用语言进行讲解,采取“点读”的方法,家长用手指点着画面或文字,指到哪儿就读哪儿,促使婴儿的注意力集中指向阅读的内容。每次阅读的时间1~3分钟不等,阅读内容不必频繁更换,视婴儿的兴趣而定。

5。进行早期的语言亲子游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