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讨型教学论文的结构
一般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安排。其标题常用《关于____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关于____的探索》《关于____之我见》等,也可采用正副标题的方式。末尾有的还要有附注、参考文献。研讨型教学论文的结构形态(除标题和附注、参考文献外)一般如下所示。
1。总分总式
这种结构方式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①在绪论里提出要研讨的问题,并介绍问题产生的背景,说明研讨这一问题的价值或意义。在本论里,对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从各方面寻找、论证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分析原因要具体、实际、多方面或多层次。在结论里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方法或方案、措施。这种方式,其重点在分析问题形成、产生的原因上,它一般是在产生问题的原因还没有被众多人明白的情况下,通过研讨,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明确努力改进的方向。
绪论部分:提出问题,说明研讨背景、价值意义。
本论部分:分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之一;分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之二;分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之三。
结论部分:解决问题,提出意见、方案措施。
②在绪论部分,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的问题的不适应或严重性与解决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本论里,首先简要剖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后重点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或方法或方案和措施。提供对策要结合形势任务,要内容具体,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在结论里,预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展望问题解决后的前景。这种结构方式与前一种相比较,更侧重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方法或方案、措施。虽然它一般是应用在研讨的问题产生原因比较容易弄清楚的情况下,但也要注意分析问题形成、产生的原因,文字表述可以从简,但不能笼统。
绪论部分:提出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目的、意义。
本论部分:提出方法、措施之一、解决问题;提出方法、措施之二、解决问题;提出方法、措施之三、解决问题。
结论部分:预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展望前景。
2。分总式
这种结构形态,没有绪论,由本论和结论两部分组织,采用先分述后总结的方式构成全文。
本论部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之一;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之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之三。
结论部分:预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展望前景。
这种方式,在本论里围绕标题即论述的中心问题,采用并列的方式,分别论述与总论题密切相关的几个不同问题。每个问题的论述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线索安排。在结论部分,将论述的几个问题归并起来,预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展望解决问题后的前景。
3。推进式
这种结构方式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是一步一步地推进论述的。即提出问题,说明研讨的意义等——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等——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方法、措施等。
这种方式三部分之间是层层递进的,三部分的容量、篇幅也大体上均等,运用时不要写得头小、腹大、尾短。
三、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就是专门对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001。81。CB7713-87号文对学术论文的定义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学术体会”;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提示,而不是某些现象的直录、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真理的探求和发展,而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简单重复。学术论文的作者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观察和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引述各种事实或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向学术界表述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是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2。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和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首先,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其次,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以归纳为基础,再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结论还要多设疑问,反复思考论证,凡是先有结论,再找材料的研究,都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再次,内容的科学性: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那就是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论点(观点)即学术研究的成果结论,这个结论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验证,经得起推敲和逻辑推理。
3。创新性
创新性被视为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这是由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的。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发明,也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要衰亡。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