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教育科学参考答案1—4 > 二幼教科研报告(第3页)

二幼教科研报告(第3页)

本实验是在寄宿制幼儿园的一个教学周之内进行的,因此,可以排除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研室,《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参考资料》,1991,第75~79页。

注:关于实验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均略。

幼儿园兴趣游戏活动与儿童的智力发展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王令望陈善明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陈会昌

摘要

本研究试图探索幼儿园游戏活动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在对30名年龄为4岁8个月的儿童进行长达7个月的教育训练后的测验表明,每周两次的符合儿童兴趣而又在成人充分指导下的游戏活动,显著地促进了儿童的智力发展。

1。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者曾经认为儿童游戏是很难采用实验方法加以研究的现象。60年代以前,关于幼儿游戏的心理学研究资料远远少于其他领域,近2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增多。

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是在这一方面最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J。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兴趣与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意即,游戏中既包含着儿童认知的需要,也包含着他们情感上的需要。美国哈佛大学K。西尔瓦和J。布鲁纳的研究证明,让两组幼儿完成同一智力动作(把两根木棒接起来够一个物品),第一组幼儿被明确告知,此动作要作为任务来完成,第二组完全在游戏中完成。结果,第一组幼儿需要成人或多或少的指引,第二组幼儿则不需要成人指引也能完成得同样好。C。亨特的研究证实,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创造性探究倾向的3~5岁幼儿,四年后在智力测验中的创造性方面的得分,比当初不曾表现出这种倾向的幼儿为高,他据此说明学前期的游戏活动对以后的智力发展可能有长期影响。

苏联莫斯科大学心理系E。B。苏波茨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索了幼儿园教学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他的结论是:儿童与成人之间利他主义的交往,即双方地位平等、互为监督者的交往,有助于儿童不依赖性的发展,从而对儿童在教学中的自发创造性发展有显著影响。

我国的幼儿园教学中,一向存在以下两种倾向:①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或教师主观意志组织游戏活动,因而忽视了儿童的兴趣,抑制了他们情感的发展。②对儿童的游戏活动缺乏周密的组织和巧妙的引导,自由放任,因而忽视了儿童智力,特别是创造性的发展。

我们的假设是:如果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组织中,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在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选择游戏方式;教育者在充分满足他们兴趣的同时,对游戏活动加以周密组织和巧妙引导,这种方法可能会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我们把这种游戏活动称为“兴趣游戏活动”。

作为本研究的准备,我们曾于1981年对幼儿园儿童的游戏兴趣进行调查。

基于以上假设和调查,我们设计了本实验。

2。实验方法

(1)被试。从中国福利幼儿园1981年秋招收的125名中班儿童中,随机选择实验组与控制组儿童各30名(男女各半),实验开始时(1981年10月),两个组的平均年龄均为4岁8个月。

(2)初测。被试确定之后,立即对两组被试的智力进行初测。初测包括两部分:①一般智力,参考斯坦福—比纳L—M型量表4岁半组的题目,加以增删,提高难度,改用百分制计分。②创造性,参考E。B。苏波茨基实验中衡量儿童自发创造力的指标:由教师给儿童布置一命题画作业并出示范例,然后鼓励儿童画好规定内容后可自由添加与原题有关的其他内容,把儿童在规定时间内添加的其他内容的种类多少作为衡量创造性的指标。

(3)教学实验。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儿童分别被散编在二班、四班和一班、三班。从1981年11月至1982年6月初的7个月时间里(寒假除外),控制组儿童所在的一班、三班按传统方式教学,实验组儿童所在的二班、四班每周有两次“兴趣游戏活动”,每次25~45分钟。根据我们的兴趣调查结果,每次为儿童提供四五种他们有兴趣的游戏方式。活动开始时,由儿童自由选择游戏种类,教师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加以个别指导和启发。每次“兴趣游戏活动”的进行情况均在“教育训练日志”上加以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游戏活动组织情况(内容、延续时间);儿童的游戏兴趣情况(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转移、兴趣的表现方式、典型案例);儿童的一般情绪;纪律情况。控制组的游戏活动一如既往,按照教学计划,每次全班按同一方式游戏。

(4)复测。复测在1982年6月初进行,内容仍分两项:一般智力部分参考斯坦福—比纳量表5岁组试题,加以增删,提高难度,改用百分制计分;创造性部分包括四个问题:①哪些东西是圆形的?②沙子可以做什么用?③请用沙子搭成几种结构;④请用塑泥塑出几种东西。

3。结果

(1)实验组与控制组一般智力和创造性初测成绩。

表1实验组与控制组一般智力初测成绩的比较

表2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力初测成绩的比较

表1说明,一般智力初测结果,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组内性别差异不显著。

表2说明,创造性初测结果,控制组的成绩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内性别差异不显著。

(2)教育训练后复测结果。

表3实验组与控制组一般智力复测成绩的比较

表3说明,经过7个月的“兴趣游戏活动”,实验组儿童在一般智力测验中的得分显著地比控制组高,两组平均分相差8。86分(P<0。001)。

创造性复测共包括4个题目,第一题“什么东西是圆形的”以答出物品种类的多少为指标,两组的比较如表4:

表4创造性复测第一题成绩的比较

第二题“沙子可以做什么用”的结果比较见表5:

表5创造性复测第二题成绩的比较

第三题“请用沙子搭成几种结构”的结果比较如表6:

表6创造性复测第三题成绩的比较

第四题“用塑泥塑出几种东西”的结果比较如表7:

表7创造性复测第四题成绩的比较

由于以上四题的指标性质相同,因此把被试对四道题的解答成绩相加,可以作为创造性的总成绩。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总成绩比较如表8。

表8创造性复测总成绩的比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