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比较教育学在什么学科系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举例 大师与方法(第3页)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举例 大师与方法(第3页)

埃德蒙·金出生于英国兰卡郡,是当代比较教育领域最著名、最多产的学者之一。他早年在曼彻斯特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在伦敦文法中学教古典文学达十年之久。1953年,他接替汉斯,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讲授《比较教育》,直到1979年退休。此外,他还是英国1964年创刊的国际比较教育杂志——《比较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78—1992年担任该杂志的编辑和主编。其主要著作有:《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从世界的角度看教育》《教育与社会变革》《比较研究和教育决策》《师范教育比较研究》《西方教育史》《教育的重组》等。

(一)生态背景理论

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家萨德勒强调,在进行比较研究时,“我们不应忘记,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并控制和解释校内的事情”。埃德蒙·金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倡生态学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金将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三种与之相对应的教育语言(edus)。[18]

1。前工业社会

在这一阶段,社会上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只有极少数人是统治者和从事高级专业工作。这个阶段的教育语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占教育体制的主导地位,教育为地主、权贵和专家子弟所垄断。第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进行阶层的复制,为贵族子弟和富家子弟日后进入上流社会做准备。第三,教育内容是“古典知识”和“使学生能就文学艺术发表精彩的演说,赋予他们高傲的气质、上流社会慢条斯理的言谈举止和一切标志着属于上等人的东西”。第四,师生之间是师徒式的单向关系。[19]

2。工业社会

这一阶段以机器化大生产为典型特征。科学技术和新兴的工业,使铁路业、钢铁业等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对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更多的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工人。因此,普及教育被提到日程上。

这个阶段的教育语言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教育更多地和工商业的生活方式趋于一致,不再体现贵族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关心城市中产阶级的利益。第二,各主要工业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兴旺发达,开办了一些工厂学校或称培训学校,一方面,培养了大批实用的文职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企业界领袖;另一方面,为工厂培养了大量的工人。第三,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大学中研究生课程和一些系统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后工业社会

这一阶段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标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社会发展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同时,这种快速变化的社会使得对教育政策的预测和对教育体制的规划变得非常困难。

这个阶段的教育语言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变换工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剧增,这直接导致了教育对象的扩大,大批成年人重新走进校园,接受“补充教育”或“继续教育”,这也使得终身学习由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实。第二,当今教育的原则和出发点正是承认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阶段的教育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更强调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三,教育体制改革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密切地联系了成年后的工作生活。

从横向上来看,金还指出了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而言,虽然北美和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发达国家及落后国家至今还停留在工业社会甚至前工业社会阶段。因此,各国教育的发展既要考虑未来社会的要求,又要适应本国的社会发展阶段。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三层次理论

贝雷迪和霍姆斯主张应当为比较教育研究限制一种特定的方法,而金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在他看来,比较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应该视研究的具体目的和课题而定。在此基础上,他将比较教育研究按照程度分为三级水平,并且提出了各级水平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0]

1。比较教育的初学者

在这级水平的人可以通过区域研究的方法,达到了解别国教育情况的目的。为了对他国的教育制度做出准确把握,初学者除了学习书中所描述的各国教育制度的一般情况外,还应该通过电影、小说和准备充分的访问等途径来了解对象国的实际生活。

为此,金还特别撰写了堪称比较教育初学者经典入门的参考读物——《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在书中,金向读者介绍了丹麦、法国、苏联、英国、印度和日本等国教育的个案研究,最后还讨论了当今时代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2。对比较教育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人

金认为,如果人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看待教育问题,将更有益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基于此种认识,金提出,对比较教育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人应该针对教育领域反复出现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跨文化研究。

为了协助处于这级水平的学习者,金还特别出版了《从世界的角度看教育》一书。该书选取了科技变革的影响、观念和控制体系、变化中的世界的教师、谁应当受教育等教育上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或普遍棘手的决策问题进行跨文化研究。

3。比较教育的研究者

这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这一阶段的研究者有必要对问题进行跨学科的集体研究,而方法则视具体的研究课题而定。同时,金将这一水平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后来成为大学论文和研究课题的那些正式而详尽的研究;另一类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性研究。

此外,基于对比较研究历史发展深刻的理解,金还提出了当前比较教育研究的三项职能:向教育研究者提供广泛的背景信息,使他们看待问题更为敏锐;对教育的各种现象、趋势和问题进行辅助性分析;指导教育的决策和发展。其中,最后一点日益成为一种趋势。[21]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早期,由于缺乏一种比较分析的基本理论,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到了人们的责难,这也使得他在后来的著作中为建立一个明确、可证实的理论框架而努力。金认为,无论是从事低层次的比较研究还是进行旨在有助于教育革新的综合比较研究,研究都应该包括由背景、概念、体制、操作、决策和执行五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的理论框架。[22]

1。背景(text)

背景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含义。纵向的背景是指在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时,将教育置于一个教育发展的纵向历史过程中,探讨它的历史形成及传统的影响;横向的背景是指进行比较研究时,要考虑本国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

2。概念(cept)

为了保证比较研究的可比性和有效性,金特别强调概念的可比性问题。这就要求比较教育研究者注意各种抽象概念在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语言习惯中的差异。

3。体制(institution)

体制是指研究对象国的教育体制及其结构。金认为,教育体制的结构相对稳定,并且能够充分反映社会环境的要求和有关概念的实际内容。基于这种认识,金提出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过程中,除了要搞清楚教育问题当时所处的“生态背景”及其有关概念的含义,研究者还必须对该国的教育机构进行比较研究。

4。操作(operation)

操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找出教育结构方面的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继而提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一些体制上的变化或一系列可能的解决办法,以供决策者参考。

5。决策和执行(deplementation)

上述四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教育决策者们要根据比较研究得出的几种可行性方案做出决策并且付诸实施。

以上五个方面就构成了金所提出的比较教育研究框架。金提出,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就教育问题进行背景、概念、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才能更加全面有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