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教师的准备
(一)教师训练的必要性
蒙台梭利一直坚持认为,要成为蒙台梭利式的教师,就必须准备自己。至少需要参加关于“儿童之家”方法的训练班,以便掌握方法的基本原则。她“需要学会沉默的能力以取代表达的技能,她必须用观察取代灌输式教学;必须以谦恭取代那种自诩为一贯正确的骄傲感”。[53]这些也就是传统学校教师与蒙台梭利式的教师的主要区别。蒙台梭利式的教师必须意识到在儿童内心深处隐藏着神秘的力量,它是儿童发展的源泉。这种力量的呈现和发展靠的是聚精会神的“工作”。儿童将通过工作显示自己。蒙台梭利试图通过教师培训对学校进行改革,以发展一种科学教育学体系。
(二)教师的准备工作
蒙台梭利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儿童即将出现的“聚精会神”。她通常要做3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阶段,教师应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和管理者。所有教具都小心依次放置,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对儿童富有吸引力,并便于他们取用。教师的仪表有助于赢得幼儿信任和尊重,也是儿童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轻盈和文雅是对于教师仪表的基本要求。
第二阶段,“关键是要激发儿童的兴趣,使他的整个人格都参与活动。”[54]为此,教师必须像火焰一样用它的温暖去振奋、活跃和鼓舞所有的儿童。她能讲故事、做游戏、哼摇篮曲、朗诵诗歌,吸引儿童做各种练习。
第三阶段,当儿童获得专心于某件事的能力之后,教师才可在实际生活的练习中向儿童呈现教具。一旦儿童表现出对某种教育发生了兴趣,教师就一定不要打断他。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兴趣不只是集中于操作本身,而通常是以克服困难的愿望为基础的。如果教师试图帮助他,他常会让教师去做,自己却跑开了。这种不必要的帮助实际上成为儿童天然能力发展的障碍。
(三)怎样进行个别授课
“儿童之家”的授课以个别方式进行。其特点是简洁、明白和客观。所谓“简洁”是少说废话,这是个别教学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衡量每句话的价值。“明白”是指教师要删除一切不明确的内容,不讲含糊不清的话。“客观”的原则要求授课仅仅突出教师想要孩子注意的客观对象,解释客观对象并教儿童怎样使用,而不要表现教师的个性。
教师授课的基本指导方法是观察法。蒙台梭利强**师必须具备科学家的精神。教师每上一次课,就相当于做一次实验。首先,教师应热爱儿童,和被观察的儿童个体之间建立内在的亲密关系。其次,必须通过实践培养观察的习惯,这是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教师应观察孩子是否对对象感兴趣,怎样感兴趣,兴趣持续的长短,甚至应注意孩子的面部表情。最后,教师必须特别谨慎,避免违反自由原则,不要勉强孩子做出努力。如果教师是严格按照简洁、明白、准确的要求备课和讲课,儿童却不懂,说明儿童尚未达到这一发展水平,就不要再上这样的课。此外,也不要让孩子感觉他自己犯了错误或他不懂。因为这会使儿童故意努力去理解,这就会改变教师进行心理观察所要利用的自然状态。
蒙台梭利在世界各国举办的教师训练班,除学习必要课程之外,还要求每个学员在蒙台梭利学校至少用50个小时观察蒙台梭利方法的实际运用。在6个月训练班结束时,学员要经过书面考试和口试,并写出一份关于蒙台梭利教学材料的报告,最后才获得一张有蒙台梭利亲自签名的文凭,证明她可以开办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并作为学校的指导员。
综上所述,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传统幼儿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变。在自由教育和自我教育原则的支配下,师生关系由直接交往而变成教师—教具—儿童的关系。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因人施教,成为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相对传统学校的教师来说,蒙台梭利式的教师必须具有更多的奉献精神和更高的素质。研究蒙台梭利的著名学者斯坦丁(E。M。Standing)指出:“蒙台梭利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关键在既信奉不干预原则,又知道在何时必须干预,在什么情况下干预到何种程度。”[55]他一句道破了蒙台梭利教学方法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蒙台梭利的教师论也有人提出批评意见,认为她将教师的职责局限于建立常规和排除儿童自然发展的障碍,局限于观察儿童的表现和了解儿童的需要,甚至把教师的帮助看做“儿童的自由”,这就降低了教师在儿童个性形成中应起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