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儿童之家的教学
如前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础是儿童在准备好的环境中的自由活动。她努力将儿童置于成人干涉最少而自我教育机会最多的环境之中。蒙台梭利根据下面这些观点来安排儿童之家的教学活动。第一,必须有效地发展儿童的三种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身体适应功能。儿童生性活跃,对劳动感兴趣。对他们的基础教育就应通过细心组织的活动和劳动来发展这三种功能。第二,蒙台梭利受到塞贡的有关影响,并结合自己多年探索的经验,认为儿童的教育应遵循这样的发展路线:从肌肉系统到神经和感觉系统;从感觉训练到一般概念;从一般概念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到道德。第三,关于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思想。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事实上,人的性格、智力、情感与成长是同步进行的。”[46]各认识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之间以及认识过程和个性形成与发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她设计的所有练习不仅训练技能,开发智力,也锻炼意志力和培养纪律性。
根据上述思想,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推行的教学内容包括实际生活练习、肌肉训练、自然教育和体力劳动、感觉训练,以及读、写、算练习等。根据“人的各方面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这种观点,她对于课程的编排采取了齐头并进的方式,各种不同练习大部分都同时开始。并且这些练习都是审慎地分级推进的、可以自我矫正的,儿童只需成人的最低限度的指导就能从事。蒙台梭利为学前教育所做的努力是20世纪早期程序教学的雏形。
下面分别介绍儿童之家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实际生活练习
儿童之家作为培育3~6岁儿童的园地,以一系列实际生活的练习作为一天的开始。蒙台梭利指出:“从整个方法考虑,工作必须以为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方式作准备开始,必须吸引他们对这些生活方式的注意。”[47]并且,她认为这些练习是教学大纲中仅有的已被证明完全稳定的部分,获得了成功,以致所有的儿童之家每天均以实际生活练习作为开始。
儿童之家的实际生活练习包括4项内容: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清洁练习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清洁活动结束之后,儿童走向各自的座位,由教师讲解正确的坐姿、如何保持安静和沉着、如何小心地拿起东西及有礼貌地互相授受物品等。以此为起点进行自由教学。教师不再评论和指导儿童,而只限于纠正不规矩的举动。会话活动是指教师请某个孩子与她谈话,主要内容是儿童头一天都干了些什么。蒙台梭利认为,这种谈话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且防止儿童不去唠叨家里或邻居发生的事情,而主动选择适合的愉快的话题,还能以这种方式教孩子知道那些想让他们知道的事情。
(二)肌肉训练
1。肌肉训练的意义
儿童之家的肌肉训练具有促进儿童身心两方面发展的作用。
肌肉训练具有保健作用。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体形发育的特点是躯干比下肢发达,整个骨骼尚未完全骨化,易造成畸形。因此,我们应用体操来帮助儿童发育。既做所需要的运动,又不致使下肢疲劳而变形。
肌肉训练还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蒙台梭利批评当时最大的错误是孤立地考虑运动问题,而忽视了运动与心理发展的密切联系。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蒙台梭利指出了肌肉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认为大脑、感官和肌肉构成了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肌肉整体的协调活动将人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她认识到:“心理发展必须与运动相结合,而且有赖于运动。这一观念对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48]儿童往往利用活动增强其理解力。蒙台梭利还指出了运动的社会性,认为社会秩序的真正存在具有建设性目的的运动。
2。肌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蒙台梭利把在儿童之家实行的帮助儿童发展肌肉的训练方法称为“体操”。她的“体操”概念是广义的,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样化,有4类活动:锻炼下肢的各种运动、自由体操、教育体操和呼吸体操。
锻炼下肢的各种运动包括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运动,如行走、掷物、上下楼梯、起立、跳跃等动作的协调;利用各种器械如栅栏、篮椅和螺旋梯等,以使儿童的动作达到灵活的程度。
自由体操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指导的、在口令下做的体操,如齐步行进操和类似福禄培尔的运动游戏的体操。另一类是自由的游戏活动,如玩皮球、铁环、装有豆子的小包和风筝等。
教育体操实际上与自然教育和实际生活练习联系在一起。一类如栽种植物和饲养动物中的锄地、搬运物品等都是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另一类是增强手指协调动作的练习,如穿衣、脱衣、解扣子等。为此,蒙台梭利设计了专门的教材供儿童练习。呼吸体操的目的是调节呼吸运动,并有助于养成孩子正确说话的习惯。
(三)自然教育与体力劳动
蒙台梭利在罗马的第一个“儿童之家”为儿童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她受到伊塔教育阿维龙野孩经验和英国莱特(Latter)夫人园艺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启发,把自然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蒙台梭利指出:“农作物和动物的培育本身就包含着道德教育的宝贵手段。”[49]自然教育引导儿童增长关心生物的热忱,进而会感激教师和妈妈对他们的爱护;自然教育引导儿童通过自我教育而具有预见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学会耐心和信心;自然教育还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感情,并使他们沿着人类发展的自然道路前进。
蒙台梭利将体力劳动与体力锻炼加以区别。后者是为了锻炼双手,增强体质,完善个人;前者则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生产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增加世界的物质财富。但两者亦有相互联系。一般说,只有双手完善的人,才能生产出有关的产品。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手的发展,认为双手是人的心灵的伙伴。有了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获得更健全的品格。经过短期试验,蒙台梭利认为最好是完全取消福禄培尔在纸板上教儿童编织和缝纫的练习,认为这很不适合儿童视觉的发展。但她十分推崇泥塑,认为这是福禄培尔练习中最合理的部分,应予以保留,并让儿童用黏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蒙台梭利还在儿童之家教儿童制作陶器和用小砖砌墙,认为这样做可使他们在童年就大致了解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的主要劳动。
(四)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对于感觉训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运动训练、智力发展和知识教育等问题的探讨,不仅在《蒙台梭利方法》一书中占有大量篇幅,在其他许多作品中也常论及。感觉教育在她所提出的运动、感觉、语言和智力操练这一程序教学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感觉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具有较大的教育学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和精练。她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感觉教育的意义。
首先,感觉练习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何谓“智力”?蒙台梭利受贝恩(A。Bain)有关理论的影响,认为“能区分”是智力的特征。她把对“差异”的感知看做每一智力运动的开端,通过感觉收集材料,然后将其加以区别,这是形成智力的最初过程。通过感觉练习,儿童学会了有条不紊地分门别类,就奠定了智力的基础。
其次,3~7岁的儿童正处在感觉器官活动的形成期或发展感官能力的敏感时期。我们应借此时机系统地给予儿童的感觉以直接刺激,以帮助感官的合理发展。同时,感觉训练还能及早地发现并纠正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和改善措施。
最后,感觉训练能把人培养成为一个观察者,为适应现代文明时代的工作和实际生活作准备。此外,感觉训练还与美育和德育密切相关。
2。感觉训练的基本要求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训练主要是一个儿童依靠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具的合理设计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具的设计应有系统性,有合理的刺激等级,即从少数对比强烈的刺激开始,逐渐发展到更多的差别细微的刺激,以帮助儿童适应自己的心理要求。另外,教具要有助于儿童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具的刺激不仅应唤起行为,还应指导行为,以保持活动过程中的正确性。在感觉训练中应始终坚持自由的原则,让儿童自己选择教具,通过反复练习,以解“心理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