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地位与影响
(一)蒙台梭利和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体系的比较
福禄培尔是近代古典幼儿教育体系的创始人,蒙台梭利则是国际公认的进步幼儿教育的先驱。通过比较可以了解两者的异同,进而更好地吸取其精华,总结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探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蒙台梭利和福禄培尔在教育理论上有许多相似或相同点。他俩都把教育看做一个潜在能力不断向外展现和发展的过程;都特别强调儿童活动的价值,反对迫使儿童静止地被动地接受知识;都强调在活动中给儿童更多的自由;都主张通过具体物件进行活动,诱发和发展儿童的活动本能。蒙台梭利也采取了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某些游戏和活动的方式。他们的这些共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幼儿教育的一些规律。
但是,蒙台梭利和福禄培尔的教育体系产生于不同时代,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福禄培尔主要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其教育的理论依据,蒙台梭利则以现代实验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他们的许多差异。蒙台梭利的体系更彻底地贯彻了自由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原则,并设计了更详尽、更直接的感觉训练计划,强调个别教学和全神贯注的反复练习,教具具有矫正的性质。福禄培尔的体系则更重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学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更重视儿童社会参与精神的培养。
由于蒙台梭利和福禄培尔的教育体系存在许多相同点,并各有利弊,所以早在1912年就有人提出了将两种体系加以结合的设想。[56]
(二)影响
“蒙台梭利影响广泛,几乎遍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及其幼儿教育。”[57]她的影响也是持久的,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但这种情况是曲折的,经历了兴、衰、复兴的过程。
蒙台梭利创办“儿童之家”、出版《蒙台梭利方法》以后,她的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崭新方法,在世界学前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欧美各国的一些教师、心理学家、社会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都前往罗马参观学习。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和推广“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出现一股“蒙台梭利热”。但后来,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受到不少批评,尤其在美国,很快跌入低谷。主要由于蒙台梭利的一些观点和美国当时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存在重要分歧。50年代末期以后,蒙台梭利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智力发展和感官训练的主张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得到肯定。1960年,“美国蒙台梭利协会”重新成立。1972年,美国的蒙台梭利学校达762所。进入80年代以后,在美国蒙台梭利教学法由私立学校向公立学校波及,更加深入人心,被誉为“公共教育文艺复兴”。至1989年,在美国被冠以“蒙台梭利”字眼的学校更达到4000多所。与此同时,在欧洲国家也开设了越来越多的蒙台梭利式的幼教机构。她的方法受到了更广泛的欢迎和响应。
早在1913年,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即由日本传入中国。7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及台湾都有一些学者继续对蒙台梭利进行研究。90年代,大陆与台湾、中国与美国的一些研究蒙台梭利的团体和专家之间展开访问、讲学和交流,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正在日益发展。
(三)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地位
蒙台梭利的教学法具有简单明了、材料具体、范围明确和效果显著等特点,因而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教师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如康纳尔所指出的那样:“蒙台梭利对20世纪教育潮流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其建议的方便可行,而在于其思想对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教育过程的巨大影响。”[58]她是曾经宣告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爱伦·凯的可敬的继承者。在蒙台梭利的影响下,教师们更多地注意对他们所教的儿童进行观察和研究,将教学法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