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园长与家长的沟通 > 第三节 园长指导家长工作的制度保障(第1页)

第三节 园长指导家长工作的制度保障(第1页)

第三节园长指导家长工作的制度保障

一、建立有效的家长工作制度

建立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是为了实现幼儿园家长的工作目标,对幼儿园家长工作和教师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作为幼儿园园长,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有责任使家长工作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幼儿园应建立合理、完善的家长工作制度,比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自上而下做好家长工作计划、做好家长联系工作、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建立家园联系制度等。应该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家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这对提高家长工作效能和提高教师家长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17家长工作制度

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使家长工作做到制度化、系统化,特制定以下家长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

1。家长委员会由各班选出3名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是幼儿园园务委员会成员之一。

2。每学期初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商讨幼儿园重大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年末家长委员会向家长汇报总结家长工作。学年中根据幼儿园工作需要,委员会可随时召开会议。

3。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每学期两次。幼儿园向家长委员会汇报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4。家长委员会应通过各种形式听取并及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的活动。

二、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1。建立家访制度。新生入园前家访,以后每学期普访一次,1天不来的幼儿进行电访或根据情况家访,对个别特殊幼儿或遇到问题应随时家访,并做好记录。

2。建立家园联系,每周向家长公布教育教学内容,评定幼儿在园表现,期末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估,写出幼儿发展评估报告。平时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随时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三、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

1。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家长会。

2。每学期开展3次家长观摩或家长参与的半日活动。

3。每学年召开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四、家长联系制度

1。园内和各班设立“家长园地”,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

2。各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每日选择3名家长进行面谈。

3。各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每学期至少2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改进本班工作。

二、建立家园联系工作的系统

教师和家长曾被称为“自然同盟”,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希望儿童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潜能。虽然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但教师和家长并不总是能够愉快地合作。比起过去,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如何看待家长以及家长如何看待教师和园所看似无足轻重,可实际上对优化教育服务来说十分关键。若想做好家园合力教育工作,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思考幼儿园与家庭的共性与区别,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找到合适的家园联系的工作方式。

(一)幼儿园和家庭的共性与区别

1。共性

虽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回事,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要素。教师和家长都承担着教育和抚育儿童的责任。教师和家长的工作环境也有相似之处。教室的私密性(有教师称之为孤独性)使它常常被比作“流落在外的家庭”。无论教师或家长都需要不遗余力地付出,仅仅是倾听孩子的语言、观察孩子的行为就需要特别的专注力。除此之外,耐心,是教育和养育孩子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2。区别

与其他类型的工作相比,教学工作是独特的,因为与工人或其他职业工作者不同,教师面对的是天生富于变化的材料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但是家长也必须应对孩子不断变化的特点,而且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教师。实际上,身为父母的教师会表示,教学的难度根本比不上做父母所面对的挑战。从育儿书籍的大量发行就可以看出家长多么需要指导和支持。

这些共性与区别被大家所认识,作为园长应该清楚家长与教师对彼此的态度会影响家园工作的效果。家长的态度影响教师的精神状态。对教师来说,受到重视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缺乏这些是教师倦怠或压抑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当代社会,教师受尊重的程度不如从前。但是有一点很明确:如果要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就必须消除家长和感到不被尊重的教师之间的误解。那么园长在对教师的家长工作指导之前不仅要规范家长工作制度,还要从宏观层面思考家园联系工作的系统,让教师在日常的家园联系工作中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二)家园联系工作系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