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教科书如何表达“中华民族”,也很值得今人关注。它关系到国民政府如何从基础性历史知识的书写和传授的角度,在青少年中积极塑造和强化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问题。在这方面,青年学者刘冬梅曾做过相关的专题探讨。她通过研读大量中学历史教科书,得出结论说,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中国史教科书中,“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名词和概念基本上同时使用,但使用“中华民族”概念的教科书已经相对较多。到了40年代,则使用“中华民族”概念者更是占据了优势和主流,同时“用汉族、种族、人种等概念来指代中华民族的现象越来越少”。而无论使用何种称谓,其关于中华民族的认识都大同小异,都强调她由多个兄弟种族或民族长期交往融合而来,最终构成为一个民族整体。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各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已得到“学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