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电视栏目策划案 > 第三节 电视娱乐类栏目的策划要点(第2页)

第三节 电视娱乐类栏目的策划要点(第2页)

相对于《康熙来了》中话题的百无禁忌和主持风格的肆无忌惮,创作环境受到较大约束的湖南卫视电视娱乐谈话类栏目《天天向上》则是另辟蹊径,运用多种方式将娱乐与公益、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礼仪之美,寓教于乐,让人喜闻乐见。每期《天天向上》节目中都会讲授一些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公德和礼仪知识,用各种形式来传播中国千年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如某期节目中,趁春天利于出游之际传授旅游公德礼仪;某期节目中曾请来梅派传人梅葆玖和他弟子讲授中国古代的男女礼仪;还有的节目中通过主持人穿着不同的服饰,把自己穿着的服装所代表地区的礼仪习俗故事告诉观众们,和观众一起边娱乐边学习礼仪知识。

(二)栏目内容设置上应注重“谈”、“演”结合

电视娱乐节目的特色之一就是贯穿整个栏目流程的各种才艺的展现,这一特色在娱乐谈话类节目中也不例外。观众们希望通过访谈了解相关的才艺,更希望通过才艺的展现,尤其是明星嘉宾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才艺的展示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谈”、“演”结合指的是在策划时应该努力将访谈和表演相结合。这里的“表演”可以是现场的即兴表演,也可以是以前的视频资料的回顾,当然如果可以两者结合运用的效果当然会更好,那样不仅可以进行新旧对照,还可以调节现场气氛,带动嘉宾情绪,形成双方互动。

例如,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栏目在“谈”、“演”结合这一方面做得就很不错。《天天向上》在策划时的栏目定位为以礼仪公德为主题,通过娱乐、通俗、深入浅出的手法来发扬中华美德。在内容安排上,《天天向上》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综艺与秀场——主持人与嘉宾边聊天边表演、娱乐观众。例如,在邀请配音演员做嘉宾的那期节目中,观众惊喜地看到隐藏在自己喜欢的经典影视剧及动画角色背后的声音原来出自他们之口,同时还了解到一些影视配音的知识,如“原来一部动画片中只有几个人来完成所有配音”、“原来一休的配音是一位成年人”之类。节目中还故意让几位配音演员表演观众平时难得一见的角色互换。例如,将《无间道》中“刘德华”和“梁朝伟”在天台上的对话换成“刘德华”和“一休”、“康夫”和“梁朝伟”对话;用“包租婆”和“性感辣妹”的声音来演绎《聪明的一休》的开场等,使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收到了很好的娱乐效果。《天天向上》的中间环节是古装戏表演及百晓生与阿毛的礼仪教学班。古装戏表演多会邀请不同影视剧中的演员和《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一起来表演另类的情景喜剧。《天天向上》中最与众不同的是礼仪教学班。在百晓生解说礼仪时,百晓生的一本正经与面对阿毛可爱的插科打诨时的无奈,以及演员演示礼仪时生动的肢体表演等,都让观众在了解礼仪的同时不乏欢声笑语。《天天向上》最后的环节是主持人与嘉宾的座谈。这一环节的嘉宾不同于第一环节,这里的嘉宾阵容更加强大,人数更多且主要着眼点在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如南航的空姐、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学生们、Z18次列车的乘务员们、国家击剑队队员等。在座谈中,嘉宾随时会被拉上来表演节目或与主持人、观众互动,整个“谈”、“演”的过程是非常灵活的。

(三)节目内容应传递“正能量”,避免触及道德底线

电视娱乐谈话类栏目往往代表的是市民阶层普遍认同的大众文化——节目里谈论的都是明星逸事、生活时尚和情感问题,满足的是受众对娱乐的需求与欲求。但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道德标准,如果在策划节目时脱离了、甚至是故意违反这些背景或者有意挑战道德底线,将使被策划的节目很难被普通观众接受。作为策划者我们应把握,电视娱乐节目不能是只为了迎合观众的兴趣和收视率而盲目追求娱乐性的低俗艺术,电视娱乐节目是要通过节目的形式与内容给观众以快感的同时也给观众以启迪和人生感悟,从而让电视娱乐节目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其他电视栏目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现在国内很多娱乐节目只为了博观众一时之笑而降低自己的节目格调,通过审丑或是暴露隐私等低级趣味的策划创作手段来取得观众的青睐,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而且会给娱乐节目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2008年年初,央视《非常6+1》栏目曾经邀请一位名为张丽的25岁女孩上节目,该女孩2001年因替朋友出头砍人被判刑10年,2008年出狱。节目播出后曾引发争议。同年湖南卫视的访谈栏目《背后的故事》曾计划安排播出因卷入“艳照门”事件的香港女明星钟欣桐的访谈而被广电总局紧急叫停,并导致广电总局办公厅在2008年4月13日下发了《关于重申严禁炒作名人丑闻、绯闻、劣迹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近来某些广播电视机构为有丑闻劣迹的艺人制作并播出了访谈节目,这些做法违反了总局关于抵制低俗之风的总要求,违反了总局相关规定,为此总局专门下发该通知以加强对综艺娱乐节目的管理。该通知还明确指出,“广播电视综艺、娱乐、访谈等各类节目,严格禁止谈论名人绯闻秘史、艺人隐私恋情等花边新闻、八卦新闻,凡再有播出此类节目的电台、电视台,一经发现,要从策划选题者开始,层层追究责任。节目不得邀请有丑闻、劣迹和有犯罪记录者担任嘉宾或评委,更不得将丑闻、绯闻、犯罪等作为卖点,美丑不分。”[1]

纵览总局的通知,实际上就是要求电视工作者自觉设置道德底线,在策划创作电视娱乐访谈类栏目时一定要符合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符合影视职业道德精神,不能违背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标准、盲目地学习西方节目的范式,一味地以性、隐私、博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来取悦观众。因为只有建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努力地在节目里传递正能量才会让电视娱乐访谈类栏目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四、电视“真人秀”栏目策划要点

(一)制定可以制造竞争性和悬念的比赛规则

竞争淘汰的机制是电视“真人秀”栏目的核心要素之一。“真人秀”节目赛制规则的设计给节目提供了设置悬念的空间。而“悬念”的设置合适与否,能否通过比赛规则的设定,如“倒金字塔式”的淘汰方式,让电视“真人秀”栏目具备电视剧连续性的特点,以“下期谁会赢,最终胜负何归属”的悬念吸引固定并扩大收视人群,既是保障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也是策划电视“真人秀”栏目时的策划目标。

国外的专业人士曾经指出当今电视屏幕上的“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可以和电视剧相抗衡,最大的优势在于观众永远都无法预知下一刻将发生什么,而这种“无法预知”的悬念感正是推动“真人秀”节目的最大情节动力。电视“真人秀”栏目策划者通过精心设计的赛制规则让观众意识到即将发生某件大事,但这件大事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未知数,扣住观众心弦的规则是引爆真人秀节目故事能量的导火索。例如《美国偶像》、《超级女声》这些选秀类的电视真人秀栏目大都是依靠一定的规则产生“谁会晋级?谁会被淘汰?”的悬念,在这种类似“突然死亡法”的游戏规则中,悬念会一直保留到最后。由于淘汰选手的决定权基本上握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手中,于是大大强化了观众的观看快感和参与意识,自然就能维持栏目的收视率并让收视率可以随着最终的大悬念的即将揭开而持续上扬。

(二)合理控制资金投入产出比

从某种程度上讲,电视真人秀栏目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电视剧等传统电视节目形式规模大、需要投入的资金多,所以电视制作机构才把目光和更多的资源投向了相对而言成本低、利润高的真人秀节目上。2000年,电视真人秀栏目《幸存者》的成功让电视运营商们惊喜地发现,相对于每集最少也要200万美元制作费用的电视剧来说,没有闪耀明星,没有金牌编剧,甚至没有什么布景,一集制作费用不过50万美元的真人秀栏目居然也能创造高收视率。但很快随着真人秀节目竞争加剧,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费用也水涨船高。从2003年起,为了在日渐扩大的真人秀节目市场取得成功,节目制作商们开始加大投入,这个诞生初期以省钱著名的电视栏目形式走上了高成本的道路。2003年秋第一季《学徒》制作播出时,NBC付给《学徒》节目主持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的报酬是每集5万美元,但2004年秋第二季《学徒》播出时,特朗普认为自己作为《学徒》节目的唯一大牌,每集的报酬应该大幅提高,而NBC对特朗普的要求毫无招架之力。

同样,中国真人秀节目制作费用也不断水涨船高。大规模海选、高强度现场直播、整合营销式相结合的立体宣传模式,决定了真人秀节目需要的不只是技术和创意,更是财力、人力、资本等综合实力的比拼。2006年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制作成本1000多万元,为节目宣传而与其他媒体置换的广告约3000万元。2009年的《快乐女声》的制作费用已经超过2000万元。[2]2012年雄踞中国内地电视娱乐栏目收视率榜首的《中国好声音》的整体制作费用据说已经突破8000万元。[3]

当然,在这些巨额的制作费用后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可能蕴藏着丰厚的回报。不少业界人士指出《中国好声音》所创造的直接和间接效益让所有电视人垂涎欲滴。据《中国好声音》的宣传总监陆伟介绍,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招商会上,仅冠名权就拍出了2亿元的天价,中插广告更达到15秒102万元。不到三个月的节目能为电视台带来超过3亿的收入,还能带动全台广告收入上涨。[4]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档王牌节目对电视台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凸显平台地位。现在一提起《非诚勿扰》观众首先想起的就是江苏卫视,说起《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就知道是湖南卫视,《中国好声音》则代表浙江卫视,而这些认知其实也都极大地拉动了电视台整体的收视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重要的并不是制作费用的高低,而是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而要做到合理控制资金投入产出比,除了购买国外已经成熟的栏目版权加以本土化等策划手段之外,试做小成本样片,在小范围观众中进行试映,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再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策划手法。同时,还应策划真人秀节目的产业化运营,实现不同环节的沟通合作,协调产业链运转,促进唱片、演出、出版、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才能在相同的资金投入下获得更大的回报。例如《中国好声音》栏目火爆之后,浙江卫视趁热打铁,策划了一系列“好声音全国演唱会”,极大地提高了资金投入产出比。

五、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策划要点

(一)题目设置上应兼顾知识性、综合性和多元性[5]

知识性是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最基本的特征。从早期英国电视台创作的《一本万利》、《任你选择》到后来一度风靡全球的《百万富翁》、《最弱一环》等栏目,知识性问答始终是它们的主要内容。从早期的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的内容看,虽然表面上给人的印象是参赛者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可能获得奖金或者奖品,但是实际上当时的出题者常常将一些毫不相干、刁钻古怪的题目汇集在一起,出题范围过于狭窄。这种类型的知识问答调动的不是人类特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是像松鼠储藏松果式的积累和储存信息的本能。这些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的内容很快就受到当时一些学者的批评,认为它们不具有文化价值。

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在题目的选择上应该兼顾知识性、综合性和多元性,集知识、益智、趣味性为一体,并通过设置奖金、奖品来刺激选手的参与热情和观众的收看热情,营造时而轻松幽默,时而紧张刺激的节目氛围。题目设置不应生僻、冷门,而是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更娱乐化和平民化。具体来说,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的题目要具备科学性并要难易适中。知识含量、智慧的魅力固然是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确立高品位的法宝,但过于强调题目的专业和精深则容易造成负面效果。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的问题必须涉及从历史到生物学,从自然现象到人文规则,从高雅文化到流行文化等很多方面。比如说《开心辞典》的题目在范围选择、角度设计、趣味性等方面就比较成功。更为可贵的是,其题目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少有偏题怪题,这也是该栏目受欢迎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二)设计有利于营造观众情绪**的游戏规则和节目形式[6]

从广义上讲,所有出现在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现场的人员、甚至连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是节目的参与者。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在游戏规则和节目形式的设置上应充分利用声讯电话和网络互动等高科技元素。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应做到只要观众对节目感兴趣,就可以通过他喜欢的、方便的方式参与进来,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可以让节目与观众实现真正的互动——让更多的观众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从而使益智博彩类栏目以一种轻松、生动的形式从心理上满足受众。

充满竞技性的游戏规则是益智博彩类栏目吸引参赛者和观众的重要因素,也是这类节目具有张力和观赏性的重要原因。在益智博彩类栏目中,参赛者不仅要面对参赛对手的竞争,而且还要接受主考官的“发难”,因此节目常常具有一定的紧张氛围。不同的益智博彩类栏目会利用特有的游戏规则营造不同的观众情绪。例如《百万富翁》与《最弱一环》虽然都是益智博彩类栏目的代表,但是他们各自的游戏规则及风格就迥然不同。《百万富翁》的游戏规则考验个人知识,鼓励合作精神,性质上属于文明游戏。在节目中参赛者坐在椅子上比赛,采用的是选择题,必要时可以向现场观众或家中亲友甚至节目组求助,整个节目中充满了答谢声和笑声,气氛轻松。而《最弱一环》的参赛者则是站着比赛,而且没有选择答案,主持人还会尽情揶揄成绩欠佳者,再加上现场冷蓝色追光和阴森恐怖的亮白光束配合,急促的音效营造了“剑拔弩张”的气氛。此外《最弱一环》的规则规定每回合游戏结束后,由各参赛者投票淘汰一位选手,最后的胜出者独得全部奖金。这个规则导致那些在比赛中表现较佳者往往会被其他选手联手踢走,以免他凭实力取胜。与《百万富翁》相比,《最弱一环》更具有竞技性,但娱乐性和亲和力要逊色很多。

我国的益智博彩类栏目也是随着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从带有益智色彩的综艺晚会,到竞技性、趣味性并重的知识竞赛,再到穿插着多种游戏的益智节目,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我国的益智博彩类栏目大都选择现场氛围比较融洽的《百万富翁》作为学习借鉴的对象——例如《开心辞典》与《幸运52》等栏目的竞技博彩性都是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展现的。《开心辞典》、《幸运52》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益智博彩类栏目在继承国内以前相关节目特点的同时吸收了《百万富翁》等节目的成功经验,继续高扬“知识性”的大旗。《开心辞典》更是以“用知识换取家庭梦想”作为节目的口号,试图用知识开启心智、收获快乐。

(三)设置合理的奖金(奖品)数额

在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中都会设置一笔数额不等的奖金或奖品,这是此类栏目博彩性的根源,也是吸引观众参与和观看的重要因素——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可以“轻而易举”地拿走一笔财富,从而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益智博彩类栏目明显的博彩性使得观众在参加、收看节目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拓宽知识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可以获得一笔丰厚的回报。物质上的**,客观上使节目与每一位观众都“有关系”。尽管现在国内创作的益智博彩类栏目大都借鉴了国外类似节目的做法,设置了奖金或者奖品,但益智博彩类栏目的核心内涵应是知识性和娱乐性,博彩性应该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如果太过于注重巨大金额的奖金,就会损害节目的益智价值。国外的电视媒体为了争夺收视率,大都争相设置高额奖金,导致益智博彩类栏目的博彩倾向日益严重,助长不正常的投机心理,任由演播室变成少数人博彩的场所,甚至影响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

为了引导益智博彩类栏目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对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的创作播出进行指导,明文要求每期节目每位选手所能获得的最高奖金(奖品)总额不能超过5万元人民币。于是现在国内的益智博彩类栏目都开始淡化奖金,引入了大量的公益色彩,使得节目在为普通人提供参与竞争、知识博弈的同时,也给更多的普通家庭提供了相互表达爱心的机会。电视益智博彩类栏目“公益化”的色彩得到积极拓展,比如像策划创作捐助希望工程、倡导环保、支持申奥等主题节目。随着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益智博彩类栏目的口号从“谁都有机会”到“智慧夺大奖、知识献爱心”、“快乐开心到永远”,逐步尝试将益智博彩类栏目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使得益智博彩类栏目的思想内涵也有了质的飞跃。

[1]转引自人民网http:ent。people。。GB10829208764。html。

[2]谢耘耕。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入豪赌时代,http:。aliqq。edium151613。html。

[3]http:baike。baidu。link?url=qB32OZwOuKhGSVno3BQ—0aG7J1j91v2tAKg_Gn4uuHCRmpIb4uIl6GFYQ—7PTUF。

[4]转引自中国新闻网http:s。yl201211-044300157。shtml。

[5]本部分内容参考冉儒学。益智类节目的主要特征[J]。电视研究,2002(7);马杰。益智类节目的魅力[J]。当代电视,2006(8)。

[6]本部分内容参考冉儒学。益智类节目的主要特征[J]。电视研究,2002(7);马杰。益智类节目的魅力[J]。当代电视,2006(8)。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