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有哪些 > 任务一 老年人心身疾病的基本认知(第1页)

任务一 老年人心身疾病的基本认知(第1页)

任务一老年人心身疾病的基本认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及范围;

了解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了解老年人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哪些。

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心身疾病进行正确诊断,掌握治疗原则;

以冠心病为例子,能叙述心理因素在身心疾病中的作用。

工作任务描述

李女士,68岁,初中文化。冠心病病史5年,一直口服药物控制,病情稳定。1天前与家人生气后未吃晚饭,早上起床后自觉心前区不适,胸部疼痛,并有短暂的晕厥,立即来医院就诊,当时查体无阳性反应,血压正常,心电图检查均正常,并告知她晕厥可能为一过性的低血糖造成,给予复方丹参、异山梨酯等药物口服,回家休息。自此,李女士开始每天担心自己是不是冠心病又犯了,或者是加重了,逐渐出现夜间入睡困难,烦躁不安,周身乏力,精神紧张,要求老伴时刻陪在身边,并且反复地去医院检查身体,均未见异常。

思考:

1。李女士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分析原因?

2。如何对李女士进行心理治疗?

基本知识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也相应地得到了重视。所谓心理因素,系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冲突、紧张、不良行为和人格特征等。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它以惊人的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冲击和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谱。据一些发达国家的调查,在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略高于13的是躯体疾病,不到13的是神经症,其余13是心身疾病。

一、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所谓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疾病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基础(如偏头痛),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心身疾病可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界定。狭义:因社会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躯体疾病;广义:除了狭义界定的内容之外,另还含有两层界定:(1)虽然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器质性病变,但心理应激作为第二位的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但却表现为躯体症状,虽然一些学者认为,狭义的界定便于临床操作,但实际上广义的概念更吻合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它包含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以及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紧张性头痛、月经异常、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等。

1。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

2。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

3。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

其特点:①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主要或重要的作用;②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社会应激往往起到“扳机”作用;③机体的个性特征是心身疾病的易患素质;④心身疾病以躯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为主,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⑤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系统或器官;⑥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心身综合治疗能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心身疾病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的疾病。其特点是均可在心理应激后起病、情绪影响下恶化、心理治疗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1。内科心身疾病

(1)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经性循环衰弱症,雷诺氏病等。

(2)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贲门**,幽门**,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呼吸困难,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

(4)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运动异常,心因性知觉异常,慢性疲劳等。

(5)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阿迪森氏病,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过敏性**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