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ppt课件 > 任务一 老年人心身疾病的基本认知(第4页)

任务一 老年人心身疾病的基本认知(第4页)

(4)一定的个性特征成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因素。

(5)不符合躯体疾病及神经症的诊断。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

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

1。治疗原则:

(1)治疗心身障碍是医务人员普遍的职责,不再仅仅是精神卫生机构的工作。

(2)心身相结合,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以药物控制症状,同时开展心理治疗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

(3)及早治疗,剂量适当,疗程充分。明确诊断后及早、足量给药,尽量避免转为慢性。疗程的充分是体现在:①药效不是立即出现;②给予一定的维持量,不能见好就收;③避免无原则频繁换药。

(4)心理治疗要个性化,根据不同病人各有所侧重。

2。心理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心理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因素。

(2)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病理过程,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

(3)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

3。心理治疗方法:心身疾病的治疗,要兼顾病人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诸方面的表现。一方面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在躯体水平上处理实在的病理过程,另一方面必须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加以干预或治疗。

(1)行为治疗:是以学习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治疗方法。让患者学会和适应新的反应方式,消除或克服旧的病态的反应方式,以纠正、克服或消除病态症状。主要训练患者控制自己的行为。

(2)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于仪器,让患者能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矫正内脏的反应。

(3)自我训练:内容有自我矫正、自我中和。自我矫正是一种自我训练的方法之一。自我中和是缓解受压抑的心身症状。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达的方法,在进行疏泄时,一旦在自我训练后感到有所改善,可引导患者更主动地发泄或讲出心理和躯体的症状。

4。治疗手段

根据诊断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特殊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情况,对心身疾病应采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不同目的的心理干预手段。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次,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工作。

具体方法如下:

(1)适应环境:应尽可能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应激源。

(2)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但并不能根治。可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类等,能消除焦虑、紧张、有良好作用,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3)心理治疗:保证解除患者的疑虑等治疗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使用认知疗法、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松弛训练、自我训练(自我矫正、自我中和)等心理治疗方法。

拓展训练

养老院里来了一位76岁的李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自从来到这里后每日独自一人,不与其他老人交流,整日闷闷不乐,不思饮食,食欲减退。护理员小玲看到大爷的情况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去开导他,还为他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好吃的,但是李大爷依旧每日呆坐在窗前,饭量极少,身体日渐消瘦,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与家属交谈后了解到,李大爷原来性格开朗,喜欢运动。但是退休后,性情大变,老伴去世后就变得更加严重。李大爷两个月前被诊断患有冠心病、高血压,住院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儿子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担心老人独自在家出现意外,没有征求老人的意见就将老人送来了养老院。

思考:

1。老人出现了哪些心理问题,原因是什么?

2。怎样为老人进行心理护理,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

推荐阅读

1。孙颖心,齐芳。老年人心理护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2。杨艳杰。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卞国凤。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