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大地响起千万种声音??
有婴儿啼哭,有老人咳嗽,有情侣争吵后的道歉,有战士冲锋前的最后一句“保重”,有母亲哄睡时的摇篮曲,有父亲修理自行车时哼的小调……
它们交织在一起,却不杂乱,反而形成一种奇异的和谐,如同宇宙初开时的第一缕振动。
林晚握紧我的手:“这不是录音。这是……集体记忆的觉醒。”
我仰头望着光柱,忽然明白:
这不是我们在呼唤他们。
是他们,终于攒够了力气,回来告诉我们??
“我们一直都在。”
---
三个月后,第一本《回声纪年》出版。
封面是一张合成影像:无数条声波轨迹在地球表面交织,构成一张巨大的网,网上缀满光点,每个光点都代表一次成功的回应。
书中收录了三百个真实故事,其中一篇题为《父亲的批改》:
>我是个语文老师。去年冬天,我在课堂上讲《背影》,讲到朱自清父亲买橘子那段,忍不住哭了。课后我把这件事录进回声舱。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只剥好的橘子,整齐摆成五瓣,中间插着一根牙签,挂着小纸条:
>“天冷,别站太久。”
>字迹是我爸的。
>他已经去世八年。
另一篇来自新疆牧民:
>我对死去的羊群说了话。我说对不起,没能保护好你们。
>第三天,草场边缘开出一片紫花。牧羊犬不肯靠近,围着转圈低吼。
>我采了一朵,带回帐篷。夜里,花香变成了奶香。
>我梦见它们回来了,毛茸茸地挤在我身边,像从前一样。
最短的一篇只有七个字:
>“妈,这次换我等你。”
书末附录,是我们整理出的“回声法则”:
1。回应不一定以声音形式出现。可能是风、光、温度变化,或某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2。距离不构成障碍。思念能穿透时间、空间,甚至生死。
3。最强烈的回声,往往发生在“放弃期待”的瞬间。
4。不必追问真假。当你需要它真实时,它就是真实的。
5。所有技术终将老化,唯有情感永不消磁。
---
秋天来临时,我在香山脚下建了一座私人回声室。
不大,只有二十平米,四壁嵌满回收的老式音响、磁带机、铜线圈。中央摆着一张圆桌,上面放着那只失去左眼的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