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案面。他的脑子里还在过着官员名录。忽然间,一个名字猛地跳了出来——王琼!他猛地坐直身子,眼里闪过一丝光亮。他伸手从案角的一堆旧档案里翻找起来。嘴里念叨着:“王琼……王琼的档案在哪?”翻了片刻,终于找到一本封面写着“河南左参政王琼”的档案。只是档案已经有些陈旧,边角都卷了起来。“对,就是他!”朱厚照翻开档案,看着上面的履历,嘴角渐渐勾起笑意。王琼,字德化,天顺三年出生。四岁就能写楷书。五岁被乡里举为“奇童”。八岁就通晓《尚书》。这份天资,在大明官员里实属少见。成化十六年乡试中举。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二年就授了工部屯田主事,起步就比旁人稳。“弘治元年处理易州薪厂,六年署理都水郎中,外调治漕河三年,还编了《漕河图志》八卷。”朱厚照念着档案上的记载,眼神里满是赞赏。“后来接任的人查考,毫厘不差,这勤勉干练的性子,跟马尚书倒有几分像。”他继续往下看。王琼后来改任户部陕西司郎中。弘治十二年升山东右参政。十四年丁忧离职。十六年服阕起复为河南左参政。去年弘治十八年十一月,还被翰林检讨刘瑞举荐“求贤首务”。十二月擢升为河南右布政使。“现在正德元年四月,他应该还在河南任上,正好!”朱厚照合上档案,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王琼懂工部、户部的事,还治过漕河、管过地方政务,履历丰富,又勤勉干练。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王琼后来在嘉靖朝还当过兵部尚书,整顿边军、平定叛乱,是个实打实的能臣。而且心性正直,绝不会像焦芳、张彩那样依附阉党。“就选王琼了!”朱厚照一拍案,声音里满是笃定。他连忙对着门外喊:“张永!张永进来!”不多时,张永快步走进来,躬身道:“陛下,奴婢在,您有何吩咐?”“你立刻拟一道中旨。”朱厚照看着张永,语气坚定。“就说河南右布政使王琼,在任期间勤勉干练,政绩卓着,特擢升为吏部尚书,旨到之日,即刻进京述职。”“另外,跟内阁说一声,这道中旨明天让他们走个流程,尽快发出去。”张永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应道:“奴婢遵旨!只是……陛下,吏部尚书一职,之前不是马尚书担任吗?马尚书他……”“马尚书昨天已经向朕请辞了。”朱厚照解释道。“他身子实在撑不住,朕已经准了。”“这两天朕一直在想继任人选,想了一个下午,才定下王琼,你放心,王琼是个能臣,定能接好马尚书的班。”“陛下英明!”张永连忙躬身,心里暗暗佩服——陛下不仅能为百姓做主,选官用人也这么有眼光,连河南的布政使都能留意到,看来是早就有准备。“你现在就去司礼监拟旨,别耽误了。”朱厚照摆摆手。“拟好后先放着,明天一早你亲自送到内阁,让李东阳他们按流程走。”“奴婢遵旨!”张永应道,转身快步走出暖阁,往司礼监去。他不敢耽搁,到了司礼监,立刻找来纸笔,按照朱厚照的吩咐拟旨。字迹工整,一字不差。写完后又仔细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才小心地折好,放在锦盒里。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张永就捧着锦盒,往内阁去。内阁值房里,李东阳已经到了,正在看户部送来的税银报表。见张永进来,放下报表,笑着道:“张公公今天怎么这么早来?可是陛下有新的旨意?”“李首辅,”张永躬身,将锦盒递过去。“陛下有一道中旨,让奴婢送来,烦请首辅和内阁诸位大人走个流程,尽快发往河南。”李东阳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道明黄的圣旨,上面写着擢升河南右布政使王琼为吏部尚书的内容。他皱了皱眉,抬起头看向张永,语气里带着几分纳闷:“张公公,这道旨意……吏部尚书一职,不是马文升马尚书在任吗?怎么突然擢升王琼?马尚书呢?”“回李首辅,”张永解释道。“马尚书昨天已经向陛下请辞了,说是身子实在撑不住,太医说再劳心劳力,恐难撑过今年冬天。”“陛下准了马尚书的辞呈后,就一直在想吏部尚书的继任人选,想了一个下午,才定下王琼大人。”李东阳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他想起马文升前几天上朝时,确实脸色苍白,还时不时咳嗽。当时他还劝过马文升多歇几天,没想到老尚书竟然已经请辞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至于王琼,他倒也有印象,去年刘瑞举荐人才时,曾提过王琼勤勉干练。只是没想到陛下会直接擢升他为吏部尚书,看来陛下对王琼的看重,远超旁人。“本官明白了。”李东阳点点头,将圣旨放在案上,语气沉稳。“陛下的意思,内阁自然会照办。”“本官这就召集内阁诸位大人,尽快走完流程,把旨意发往河南,绝不会耽误。”“有劳李首辅了。”张永躬身道谢,又补充道。“陛下还说,王琼大人旨到之日即可进京述职,烦请首辅这边尽快,免得让王大人久等。”“放心吧,”李东阳笑道。“今天之内,内阁定能走完流程,明天一早就让驿卒把旨意送出去。”“按驿卒的速度,大概五日就能到河南,王大人接到旨意后,快马进京,最多十日,就能到京师复命了。”“如此甚好。”张永点点头,心里彻底踏实了。“那奴婢就不打扰首辅办公了,先回宫里复命,告诉陛下内阁这边的情况。”“张公公慢走。”李东阳起身送了两步,看着张永走出值房,才拿起圣旨,叫来内阁的其他官员,一起商议流程。官员们见是陛下定的人选,又听说是接替马文升的,都没有异议,很快就走完了流程,将圣旨交给了驿卒,嘱咐他尽快送往河南。而张永离开内阁后,并没有直接回坤宁宫,而是先去了司礼监,确认圣旨已经发出,才转身往皇宫去。宫道上的阳光正好,洒在他身上,暖融融的。他想起陛下昨天定下王琼时的笃定,想起李首辅对王琼的认可,心里暗暗感慨——陛下选官用人,既看能力,又看心性,难怪能把大明治理得越来越好。很快,张永就到了坤宁宫门口,远远就看见暖阁的门开着,朱厚照正坐在案前看奏折。他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准备把内阁走完流程、圣旨已发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报给陛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