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开局杀光了内阁 > 第292章 帝阅档案思继任暖阁独酌觅能臣(第1页)

第292章 帝阅档案思继任暖阁独酌觅能臣(第1页)

朱厚照坐在坤宁宫暖阁的案前。面前摊开了一叠厚厚的官员档案。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划过。嘴里时不时喃喃自语。马文升刚走不久,暖阁里还留着老尚书身上淡淡的药味。与案上墨香混在一起,倒添了几分沉静。“吏部尚书……到底选谁好呢?”朱厚照拿起一本档案,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焦芳”二字。眉头瞬间皱紧。作为穿越者,他比谁都清楚焦芳的底细。这人虽有些才学,却趋炎附势。后来更是投靠了刘瑾,成了阉党骨干,打压异己、贪赃枉法,把吏部搅得乌烟瘴气。“就凭他这心性,朕要是选了他,不出半年,马尚书整顿的吏治就得回到原样,不行,绝不能选他。”他把焦芳的档案扔到一边。又拿起下一本,是“刘机”。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刘机的事迹。这人跟焦芳是一路人,靠着溜须拍马往上爬,没什么真本事,只会唯刘瑾马首是瞻。后来还帮着刘瑾篡改官员考核结果。这样的人要是进了吏部,只会比焦芳更糟。“又是个依附阉党的,pass。”他嘀咕着,把刘机的档案也推到一边。接下来是“张彩”。朱厚照看到这个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张彩是刘瑾最信任的人之一,仗着刘瑾的权势,在吏部里卖官鬻爵。连知府、知县的职位都明码标价。后来刘瑾倒台,他也被抄家处死,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选他?朕怕是要被百姓骂昏君了。”他随手把张彩的档案扔到地上,纸页散开来,上面的字迹看着都刺眼。他深吸一口气,拿起下一本档案,封面写着“梁储”。梁储的名声比前面几人好太多,清廉正直,敢于进谏,在文学和礼制上也有实绩。之前朱厚照追封于谦、正名景泰帝时,梁储还帮着草拟过圣旨,办事也算稳妥。可朱厚照的眉头还是没松开。他知道梁储的长子梁次摅,在正德五年会因为一块土地的归属,不仅杀了争执者,还灭了三十多户,处死两百多人,最后却只得了个戍边的惩罚,连罚金都没有。“梁储本人是好官,可他管不好家里人啊。”朱厚照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档案。“现在是正德元年,梁次摅还没犯事,可朕知道他将来会犯的错。要是选了梁储当吏部尚书,将来他儿子出了那样的事,朕是罚还是不罚?罚了,对不起梁储的忠心;不罚,又对不起那些死去的百姓。罢了,还是别冒这个险了。”他把梁储的档案放到一边,眼神里满是惋惜。下一本是“陆完”。朱厚照看到这个名字,脸色沉了下来。陆完这人,急功近利,最喜欢结交权贵。后来更是跟宁王朱宸濠勾搭上,帮着宁王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最后事发下狱,死在了福建靖海卫。“交通藩王,这是谋逆大罪!朕要是选了他,岂不是养虎为患?”他把陆完的档案重重合上,扔到地上,跟张彩的档案堆在一起。最后一本,是“杨一清”。朱厚照拿起档案,手指摩挲着封面,眼神里满是复杂。杨一清的操守是几人里最硬的,用人公正,还懂军事,尤其是在边事上,经验丰富。之前在陕西任职时,就帮着整顿过边军,很有成效。按说,杨一清是最合适的人选,既能管好吏部,又能为大明选拔真正的人才。可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今年鞑靼会大举入侵固原、隆德、会宁等地,到时候“关中震动”,朝廷急需一个懂边事的人去统筹指挥。他之前就琢磨着设立“三边总制”,把延绥、甘肃、宁夏三镇的兵权统一起来,而杨一清,正是最合适的三边总制人选。“一边是吏部尚书,一边是三边总制,都是要紧的职位。”朱厚照靠在椅背上,手里还拿着杨一清的档案。“鞑靼入侵在即,边事不能耽误,杨一清必须去西北。要是把他留在吏部,谁去管三边?那些边将各管一摊,互不统属,鞑靼来了,肯定抵挡不住。”他叹了口气,把杨一清的档案放回案上,眼神里满是无奈。“看来,杨一清也不能选。”暖阁里静了下来,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把朱厚照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看着案上剩下的几本档案,都是些资历不够或者能力不足的官员,没有一个能跟马文升、杨一清相比。他把档案都推到一边,揉了揉眉心,心里有些烦躁。“难道朕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吏部尚书了吗?”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晚风带着些凉意吹进来,让他清醒了些。宫道上的宫灯已经点亮,昏黄的光映着空荡荡的街道,偶尔有巡逻的锦衣卫校尉走过,脚步声渐渐远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他想起马文升刚才的背影,想起老尚书说“臣活不过今年冬天”时的无奈,心里更不是滋味。马文升把吏部交给他,他要是选不好继任者,就是辜负了老尚书的信任。“再想想,再想想,肯定还有合适的人。”他回到案前,重新坐下,拿起一本厚厚的《大明官员名录》,一页一页地翻着。从六部侍郎到地方巡抚,从京官到外官,他把能想到的官员都过了一遍,可还是没找到合适的。有的官员清廉却不懂吏治,有的懂吏治却心性不正,有的两者都有却资历不够,总差着点意思。他翻到一半,觉得有些口渴,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却发现茶已经凉了。小太监听到动静,连忙进来想换茶。朱厚照摆摆手:“不用了,你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小太监退了出去,暖阁里又只剩下朱厚照一个人。他看着《大明官员名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手指在纸页上滑动,嘴里念叨着。“难道真的没人了吗?马尚书走了,吏部不能没人管啊……”他想起之前整顿皇庄时,户部有个主事很能干,可那人资历太浅,连侍郎都没当过,直接升尚书肯定不行。又想起都察院有个御史刚正不阿,可御史管的是监察,让他去管官员任免,也不合适。朱厚照把《大明官员名录》合上,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子里还在过着官员的名字。他知道,吏部尚书的人选不能急,得选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既懂吏治又能服众的人。可这样的人,到底在哪里呢?烛火渐渐暗了下来,暖阁里的光线也变得柔和。朱厚照睁开眼睛,看着案上的杨一清档案,又看了看窗外的夜色,心里暗暗琢磨。“要是杨一清能有个分身就好了,一个去管三边,一个来管吏部……”他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在胡思乱想,可还是忍不住继续想。“除了这些人,还有谁呢?再想想,肯定还有朕漏掉的人……”:()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热门小说推荐

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大明第一臣
...
民国奇人
南无袈裟理科佛民国奇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