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解春衫完结 > 第140章 沉溺眩晕(第2页)

第140章 沉溺眩晕(第2页)

当晚,她在灯下整理旧物,翻出一本泛黄的手札??那是她母亲生前留下的《女红谱》,内页夹着几行小字:“吾女生而聪慧,切勿拘于闺训。世间礼法多为男子所设,女子守之则安,破之则险。然若遇非常之世,宁可负名,不可负心。”

泪滴落在纸上,晕开墨迹。

她忽然明白,母亲当年为何宁愿失踪也不肯屈从家族安排改嫁权贵;也终于懂得,自己这些年拼死抗争,并非只为生存,而是承接了一份沉默的嘱托。

翌日清晨,戴缨换了一身素净布衣,挽髻插木簪,提篮赴市集采买米粮。归来途中,路过一家学堂,听见里面传来稚嫩诵读声:“《礼记》曰:‘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

她驻足片刻,唇角微扬。

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跑出来,撞见她,仰头问道:“阿姑,你是先生吗?我夫子说,从前有个女子教孙小姐读书识字,还救了她性命,是不是你?”

戴缨一怔:“谁告诉你的?”

“是溪儿姐姐写来的信!”小女孩兴奋地说,“她说你要来江南,让我们好好念书,将来不做别人的影子,要做自己的光!”

戴缨心头一热,蹲下身子:“那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阿昭,昭明的昭!”

“好名字。”她从篮中取出一颗蜜枣塞进孩子手里,“记得每天都要问一句:这句话是谁定的?为什么要我听?如果答案不是‘因为它是对的’,那就别轻易相信。”

小女孩懵懂点头,蹦跳着跑回学堂。

归雁在一旁轻笑:“娘子才来一日,名声已至童蒙之间。”

戴缨摇头:“不是我的名声,是溪儿在替我说话。”

自此,她并未完全避世。每逢旬日,她便前往附近村学讲授基础文史,不收束?,只求学子写下一句心得贴于墙上。渐渐地,周边十里八乡的女子也都慕名而来,或携幼女,或独自求学。有人问她讲什么,她只答:“讲如何不被人骗,也不骗自己。”

某夜,月华如练。戴缨独坐庭前抚琴,归雁端茶而来,忽见远处林间闪过一道黑影。

“有人窥探!”归雁警觉起身。

戴缨止住她,淡淡道:“让他看吧。若真是刺客,此刻早已动手;若是故人,则不必躲藏。”

果然,片刻后一人缓步走出,玄衣佩剑,面容清癯,竟是多年不见的陈砚??原为刑部巡查使,曾因查办谢家案受牵连贬谪西北,传闻早已辞官归隐。

“戴姑娘风采更胜往昔。”他拱手行礼,目光沉静,“我奉朝廷密令巡视江南吏治,途经此地,特来拜谢当年一封密函之恩。”

戴缨抬眸:“你说哪一封?”

“《关于陆氏幼女用药异常之警奏》。”陈砚道,“正是那封奏报,引出我对谢陆勾结案的重审。如今我已复职大理寺卿,专理宗室要案。陛下亲谕:凡涉陆家旧事,皆由我督办。”

戴缨不动声色:“所以你是来清理余孽的?”

“也是来确认一件事。”他直视她双眼,“你手中是否尚有更多证据?陆铭章最近频频接触北境藩王,似有意联姻结盟。若此事属实,恐将动摇国本。”

戴缨沉默良久,终是起身入屋,取出一份密封卷轴,交予他手:“这里面有三份未公开的驿站记录、两笔匿名汇银凭证,以及一名谢家旧仆的临终口述。它们足以证明陆铭章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布局边军渗透。”

陈砚震惊:“你连他也盯上了?”

“我不是针对谁。”戴缨望着月下流水,“我只是不愿看到另一个‘谢家’诞生。权力若无制约,仁义终成虚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