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式走出我的课堂,让更多有心的大学老师可以作为开课的参考,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去碰触生死话题。 书,是其中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可以跨越时空界限,让不能来到课堂的人,不能直接接受我培训的人,也可以共享信息资源。 但,究竟要把书写成什么样? 是用“诠释”作为基本方法,写一本严谨又严肃的准学术书,还是用“叙事”作为方法,写一本承载着生命故事与情感的纪实书?我一直很纠结。 是学生们不经意地帮助我做出了抉择。 在上完第二轮课的时候,学生们在课程总结中说,除了这门课的内容和方法,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我这个“人”,他们纳闷我为何还能在人生之秋保持生命的热情。 我突然明白,我并非要在“诠释”和“叙事”之间做出选择,而是要在“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