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李清照词》,《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朱靖华:《〈声声慢〉赏析》,《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版。
吴小如:《说李清照〈声声慢〉》,《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史如赓:《情真、意深、语新——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徐余,周洲:《哀思付繁弦血泪寄山河——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名作欣赏》1982年第2期。
沈义芙:《李清照〈声声慢〉叠词义探》,《武汉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王富仁:内感与外感情绪与结构——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名作欣赏》1992年第5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④。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⑦,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⑧,一片神鸦社鼓⑨。凭谁问,廉颇老矣⑩,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城北一里的北固山上。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并打败了南进的曹操军队。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先世由彭城移居京口,早年在京口起兵讨桓玄,又曾镇守京口。
④想当年三句:回忆刘裕北伐的功业。刘裕曾先后率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此句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⑦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⑧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后来成为庙宇,即佛狸祠。
⑨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这几句感喟魏太武帝南侵留下的深刻影响。
⑩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受到贿赂,有意诋毁廉颇,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作者这里以廉颇自比,表示雄心仍旧,但却没有人能任用他。
【评析】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力呈抗金大计,为当权者所忌,落职闲居上饶几达二十年。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的报国之志,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揭露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风格沉雄豪迈,也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这首词用典非常精彩。使用的典故很多,而且多是史实,但都紧扣题旨,有怀古、忧世、言志多重意蕴,恰当地传达了词人那种壮志犹存、报国无门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全词豪迈悲壮,沉郁苍凉,是辛词的代表作。
【辑评】
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
——明·杨慎《词品》
典故一经其手,正不患多。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今人论词,动称辛、柳,不知稼轩词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为最,过此则颓然放矣。
——清·田同之《西圃词说》
此阕悲壮苍凉,极咏古能事。
——清·李佳《左庵词话》
稼轩《永遇乐》,岳倦翁尚谓其用事太实。然亦有法,材富则约以用之,语陈则新以用之,事熟则生以用之,意晦则显以用之,实处间以虚意,死处参以活话,如禅家转法华,弗为法华转,斯为善于运用。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辛稼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意在恢复,故追数孙刘,皆南朝之英主。屡言佛狸,以拓跋比金人也。
——清·宋翔凤《乐府余论》
此稼轩守南徐日作,全为宋事寄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谓己亦衰老,恐无能为也。使事虽多,脉络井井可循,是在知人论世者。
——陈洵《海绡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