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相关资料】
沈祖棻:《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版。
顾之京:《一首最好的“七夕”词——论秦观的〈鹊桥仙〉》,《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厚艳芬:《鹊桥仙会第一篇——品秦观词〈鹊桥仙〉》,《名作欣赏》1998年第4期。
李小荣:《性别心理:秦观〈鹊桥仙〉的别样解读》,《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2期。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①,消溽暑②。鸟雀呼晴③,侵晓窥檐语④。叶上初阳干宿雨⑤,水面清圆⑥,一一风荷举⑦。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⑧,久作长安旅⑨。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⑩,梦入芙蓉浦⑾。
【注释】
①燎:烧。沉香:名贵香料,因放入水中下沉而得名,也称“水沉”“沉水”。
②消溽(rù)暑:消除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
③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④侵晓:快天亮之时。侵,渐近。
⑤宿雨:隔夜的雨。
⑥清圆:清润圆正。
⑦举:擎起。
⑨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旅:客居。
⑩楫:桨。
⑾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浦,水湾,河流。
【评析】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提举大晟府(中央音乐机关)。精通音律,创作了不少新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善于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这首词一向被看作是思乡词的杰作。在一个初夏之晨,词人溽暑难熬,因眼前荷而思及故乡之荷,兴起一阵朦胧的思乡之情。
上片描绘夏日景物。“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它们仿佛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会“呼”也会“窥”,活泼可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叶上,昨夜滴落的雨珠已经干掉。荷叶擎擎如盖,清润圆正,迎风招展。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异乡的荷写得如此玲珑可爱,是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他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久”字则生动地体现了对宦游的厌倦。“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词人恍惚间随梦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词人以梦作结,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这首词语出天然,不饰雕琢,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意境从容雅淡,格调自然清新。
【辑评】
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
——清·陈廷焯《云韶集》
美成《青玉案》(按:当作《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叶上”三句笔力清挺,极体物浏亮之致。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相关资料】
方钧鹤:《咏荷杰作词中精品——周邦彦〈苏幕遮〉欣赏》,《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5期。
黎烈南:《两难之间见深情——周邦彦〈苏幕遮〉词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6期。
刘扬忠:《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