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千里:王弗葬于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④尘满面二句:作者自叹年老憔悴。
⑤小轩窗:有窗的小室。此谓梦见妻子正当窗梳妆。
⑥短松冈:指坟墓所在之处,古人葬地多种松柏。短松:矮松。
【评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苏轼正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已整整十年之久。作者通过日之所思、夜之所梦,表达了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也寄寓了自己十年来宦海沉浮的无限感慨。
此词想象丰富,虚实结合。上阕开篇写对亡妻的深沉思念,是写实,“纵使相逢应不识”则是想象,是写虚;下阕在梦中与妻子重逢,亦实亦虚,做梦是实,而梦中种种皆为虚。作者在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驰骋自己的想象,把往昔、当下、梦境、未来融为一体,体现了词人对妻子无所不在的深刻思念。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阕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阕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感情悲欣交集,用笔进退自如,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流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诚挚。整首词意境深婉缠绵,情调凄凉哀怨,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起言死别之久。“千里”两句,言相隔之远。“纵使”二句,设想相逢不识之状。下片,忽折到梦境,轩窗梳妆,犹是十年以前景象。“相顾”两句,写相逢之悲,与起句“生死两茫茫”相应。“料得”两句,结出“肠断”之意。“明月”“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惠淇源《婉约词》
【相关资料】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肖波:《一曲哀词摧肺肝——读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名作欣赏》2005年第23期。
赵明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论苏轼〈江城子·记梦〉与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的相同处》,《作家》2009年第16期。
鹊桥仙①
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传恨③,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④,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⑤!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⑥!
【注释】
①鹊桥仙:词牌名,多咏七夕。
②纤云弄巧: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
③飞星传恨:飞驰的流星为牛郎、织女传递离恨。
④金风:秋风,秋在五行中属金。玉露:晶莹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⑤忍顾:不忍心回头看。
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此指日夜相聚。
【评析】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省)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哲宗时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绍圣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贬监处州酒税,又削秩徙郴州,继而编管横州,复编管雷州。徽宗元符三年(1100)放还,至藤州卒。秦观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为北宋一大家,擅于将羁旅之愁与男女柔情融为一体,是婉约风格的代表词人之一。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汉魏以来一直吟唱不绝。但秦观此作却能别开蹊径,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迥出前人之上。
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凝练而凄美感伤。“迢迢暗度”,写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的情节,字字传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述与议论结合,赞扬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百万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一相逢”与“无数”的对比,形成情感上的张力,是对牛郎织女爱情价值的高度肯定,语言既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思想亦明晰透辟。
【辑评】
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按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凡咏古题,须独出心裁,此固一定之论。少游以坐党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惋恻缠绵,令人意远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
俗情每因七夕为牛郎织女双星惜,惜其年只一度,欢娱之时暂而别日苦多也。此独云一相逢而胜却人间无数,更进以谓但得两情长久,不在朝朝暮暮;立意高人一等,是意寄而秀臻之例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草堂诗余》评云:“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少游此词,谓两情若久,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宁不醒人心目。”夏闰庵云:“七夕词最难作,宋人赋此者,佳作极少,惟少游一词可观,晏小山《蝶恋花》赋七夕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