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 > 第三节 词曲名篇导读(第10页)

第三节 词曲名篇导读(第10页)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新法,被构罪下狱,即乌台诗案,年底被贬到黄州。写作这首词时,苏轼已47岁。他深感年岁渐老,功名事业却未成,而且宦海风波不断,故借周瑜赤壁之战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词的上阕咏赤壁,重在写景。开篇的“大江东去”数句,起调高亢,时跨古今,地迈万里,把奔腾不息的大江与悠悠千古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使读者在广大的时间感和广阔的空间感中沉入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境界开阔寥远。“人道是”句,是犹疑模糊之语,将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牵连在一起,引出所咏的历史人物。“乱石穿空”句正面写赤壁景色,勾画出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从而为下片吟咏英雄人物渲染了气氛。

下阕由景到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意在烘托周瑜才华横溢和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描写周瑜的赫赫战功,意在反衬自己年华老大而功业蹉跎。最后直抒怀抱,“多情”句,由凭吊周郎而反观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虽有人生虚无之叹,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的表现,虽然沉郁,但不失旷达豪爽的情调。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笔力雄健,一洗婉约词绮罗香泽之态,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东坡赤壁词“灰飞烟灭”之句,《圆觉经》中佛家语也。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又:“大江东去”词,三“江”,三“人”,二“国”,二“生”,二“故”,二“如”,二“千”字,以东坡则可,他人固不可。然语意到处,他字不可代,虽重无害也。今人看文字,未论其大体何如,先且指点重字。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歌赤壁之词,使人扺掌激昂,而有未楫中流之心。

——宋·曹冠《燕喜词序》

夏口之战,古今喜称道之。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金·元好问《题闲书赤壁赋后》

东坡“大江东去”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论调则当于“是”字读断,论意则当于“边”字读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字亦然。……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然歌不得碍文,文不碍歌;是坡公雄才自放处,他家间亦有之,亦词家一法。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

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拍到自己。“人生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

——清·黄苏《蓼园词评》

泛舟赤壁下,动怀古之思,虽在大江声里,已判今古,而地灵人杰,畤日风流未泯;今兹来游,疑公瑾之既赫奕于英年,应笑我蹉跎于华发。涉想及此,信其臆念所之,下忽接“人间如寄,一尊还酹江月”,回到现实,不以遐想作结,是能纵而能收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此首,上片即景写实,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起笔,点江流浩**,高唱入云,无穷兴亡之感,已先揭出。“故垒”两句,点赤壁。“乱石”三句,写赤壁景色,令人惊心骇目。“江山”两句,折到人事,束上起下。换头逆入。“遥想”四句,记公瑾当年之雄姿。“故国”以下平出。述吊古之情,别出明月,与江波相映。此境此情,真不知人间何世矣。

江东战役,惟孙曹事于往史最有声色,临风酹酒,俯仰兴亡,是何等气概!起笔入门下马,已气压江东。“乱石”三句壮健称题。“江山”二句尤深雄慨。题为《赤壁怀古》,故下阕追怀瑜亮英姿,笑谈摧敌。“华发”句抚今思昔,有少陵“看镜”“倚楼”之思。结句感前朝之如梦,洒杯酒而招魂,瑜亮有知,当凌云一笑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相关资料】

袁行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年版。

叶嘉莹:《说苏轼词》,《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沈祖棻:《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版。

顾随:《顾随讲词曲》,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刘乃昌:《横槊气概英雄本色——谈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齐鲁学刊》1979年第4期。

徐乃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五辨》,《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

赵逵夫:《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几个问题》,《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陈建华:《小乔初嫁与东坡多情——重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

郁玉英,王兆鹏:《宋词第一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化探析》,《齐鲁学刊》2009年第6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①,不思量②,自难忘。千里孤坟③,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④。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⑤,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⑥。

【注释】

①十年:苏轼结发妻子王弗去逝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距苏轼作此词已有十年之久。

②思量:想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