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影视概论教程课后答案 > 第二节 中国电视简史(第3页)

第二节 中国电视简史(第3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82年5月,中央广播事业局改为广播电视部,行政地位的升格不仅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显要,尤其标志着电视地位的提高。

5。体育节目影响不断扩大

1978年是中国电视体育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年6月,中央电视台通过国际通信卫星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在阿根廷举行的第11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实况。世界杯赛的画面和声音传到北京,播音员看着画面配加汉语解说向全国播出。从这以后,中央电视台的国内国际体育现场直播节目越来越多,让人们观看到中国体育健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风采,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1981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成功地报道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战绩;现场直播了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等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央电视台以东道主电视机构的身份主持亚运会转播工作。通过与16家地方电视台联手,实况转播了307场次,提供国际讯号达950小时,国内播出335小时,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普遍称赞。

(五)迅速崛起时期(1983—1989)

1983年以后,中国电视“扬独家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突出新闻主体意识,强化娱乐、服务功能,在矛盾和冲突中摸索前进,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

1。四级办电视

1983年3月召开的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几项极为重要、影响深远的大政方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只允许中央和省两级办电台、电视台。四级办电视的政策一出台,顷刻之间,市、县电视台纷纷上马,由1982年的不足20个市级电视台一举增加到1985年的172个市、县电视台;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增加到12159个。一些大单位、大企业也各自创办有线电视网。

这股热潮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问题。规定转播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文化节目常常被地方娱乐内容所冲击;大多数县级电视台并不具备开办电视的能力,勉强上马后,形成骑虎难下的局面。各电视台纷纷“引进”海外影视录像填充时间,吸引广告。于是,海外录像节目一度大肆泛滥,偷录和滥放引起了版权纠纷。

城市电视台也普遍遇到经费不足、技术不良的问题,但它们采取了横向联合的方式渡过最初的经济和节目难关。1985年7月1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正式诞生。起初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调剂节目,这种交流活动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商品化,预示了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形成和出现。

四级办电视的政策推动了中国电视业的竞争,一批有特色的城市电视台脱颖而出,在客观上使得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电视立体传播网络在中国开始形成。

2。电视系列片的丰收

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是1980年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此后还推出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电视系列片和纪录片,在观众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83年8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25集的《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首次在大型系列节目中固定了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结构方式,固定时间播出,请观众参与评论,及时纠正作品中的差错。许多观众接受了这种新鲜亲切的“话说体”,一时形成了“长江热”。

1987年建军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让历史告诉未来》,运用了大量的资料,一批报告文学作者写的解说词为这部历史论说片增添了政治意蕴和文学色彩。

199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望长城》,突出了纪录片的朴素之美,大量使用长镜头、同期声,不事雕琢的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不可或缺的春节联欢晚会

电视文艺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每年一届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耗费的精力最大、汇集的明星最多、收视率最高、传播面最广。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内容。

1983年正式亮相的春节联欢晚会,按照传统方式组织节目,精心挑选节目和演员,推出了“现场直播”“电话点播”等方式,获得很大成功。从此,晚会作为春节庆典的特定节目形式被肯定下来。

1984年的晚会第一次邀请香港歌星、台湾知名人士为晚会助兴,造成轰动效应。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传唱大江南北。此后,春节晚会进行过很多探索,有成功,有失败,几多荣耀,几多艰难,但一直坚持下来了。

4。技术与管理的改进

1978年底,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电子新闻采访设备(ENG),1980年7月,实现了节目播出录像化,1984年7月,实现了节目播出自动化。我国其他的电视台也努力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

1985年,中央电视台租用卫星传送第一套节目,从此改变了中国电视传送基本依靠微波的局限,初步形成天上卫星、地上微波、地下线缆互相结合的立体传播网络。到1990年,中国电视覆盖面已达78%。

同时,随着运作机制的变化,电视由行政事业向企业经营转化,电视节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

1987年2月,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以经济节目为特色,娱乐性的内容很丰富。在中央电视台的带动下,1987年6月,上海电视台实行倡导竞争的一台二台分台体制,从组织机构到人员安排,从节目制作到广告创收,都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新格局。此后,广东、浙江、天津等地电视台迅速跟进。

(六)全面发展时期(1990—1999)

20世纪90年代是传播领域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卫星电视、有线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图文电视、数字电视等纷纷从实验室步入社会生活,迅速地更新着人们对于电视的认识。同时,90年代还是中国电视大步进入市场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着中国电视事业全面发展。

1。卫星电视

自从80年代中国采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建设卫星地面站,到1991年底已达两万余座,但也导致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内地观众数量激增。根据1990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外国卫星传送的节目管理办法》,只有领取许可证,才能接收规定范围内的节目。

1993年7月,中星5号卫星启用后,中央电视台一、二、三套节目和新疆、西藏、四川、山东、浙江、云南、贵州等省区电视台先后采用卫星传送节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