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现代国际礼仪李晶 > 三应邀赴宴(第1页)

三应邀赴宴(第1页)

三、应邀赴宴

接到宴会的邀请,本身就是一种荣耀,不能把宴请活动仅仅视为一般的进餐,它更多地承担着礼仪与交往的功能,所以作为应邀出席宴会的宾客,必须遵守宴会的相关礼仪,举止得当、讲究文明,维护国家、单位以及个人的良好形象。

1。应邀

接到赴宴邀请后,通常不论能否出席,都应当尽快决定,并尽早向主人通报。在正式的宴会上,主人需要为全体出席者排定桌次与座次,若是届时有人临时缺席,使座位空置、酒菜浪费,则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一旦决定赴宴并告知主人后,就不宜再作变动,迟迟不作决定或反复变更决定,都是不礼貌的。万一不能如约赴宴,务必尽早告诉主人,并为此诚心诚意地进行道歉。如果临时不能出席的话,亦须尽快告诉主人,事后还应当专门登门向主人当面道歉。主人在邀请客人出席宴会时,如果在请柬上或口头上通知有什么要求,诸如是否携带配偶、要不要穿礼服、应当何时到场等,都应遵守其要求。

规模盛大的宴会,尤其是西餐宴会,往往约请客人夫妇一同参加。假定一方的配偶不在本地,或是尚未成婚,应提前告知主人。如果有必要的应酬,请自己的子女、兄妹或秘书一同出席宴会是可以的,但需提前征得主人的同意。

比较正式的宴会,特别是举行于晚间的盛大宴会,对出席者的服饰大都有所规定。如果要求赴宴者穿礼服,通常男士应着黑色或其他深色的礼服,女士穿应时、应景、高雅、端庄的裙式服装。在普通的宴会上,对着装可能没有明确的规定,即便如此,赴宴者也不可掉以轻心,着装过于随便,诸如穿着T恤衫配牛仔裤、背心配西式短裤、宽松式上衣配健美裤等,在风格上散漫、休闲,都极不合时宜。

在请柬上,对于举行宴会的具体地点与时间,多有明确的通知。若发现无此项内容,则需打电话事先了解一下,免得到时出现差错。

2。赴宴

一般认为,宴会出席者抵达宴会现场的时间早晚,与对主人和其他出席者的尊重与否是密不可分的。从总体上讲,出席宴会不宜晚到,也不宜早到——晚到会让人久等,早到会令主人因未准备妥当而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具体而言,出席宴会的主宾应正点到场,稍晚一点的话,至多也不要超过五分钟。其他的宴会出席者,如出席宴会作陪者等人,按照礼仪规范都不应晚于主宾到场,通常应提前一两分钟或正点入场。

应邀赴宴,不一定非要给主人带去礼品。如果出席规模盛大、人数众多的宴会,更没有必要这样做。要是参加亲友举办的小型宴会,如家宴、生日宴会,则可以为主人预备上一份小礼品。在这种情形下,既拿得出手、又让主人开心笑纳的礼品,当首推鲜花。除此之外,带上一瓶上档次的美酒,也会大受欢迎。

到达宴会现场后,须先往专设的衣帽间去存一下自己的外套、帽子与皮包等。在衣帽间脱下外套时,男士有义务协助自己的配偶或其他与自己一起入场的女士。有时,当贵宾脱外套时,男主人还会亲自动手予以协助。遇到这种情况,被协助者应表现得落落大方,同时还应向协助者表示感谢。

走出衣帽间后,宴会的出席者按照惯例应当主动去问候主人,并感激对方的邀请。如果男女主人同时在场,应当先问候女主人,后问候男主人。若主人此时正在与主宾寒暄,或正忙得焦头烂额,则应推迟一些再对其表达问候和感谢。在主人或接待人员没有邀请或引导来宾入席时,切勿擅自提前闯入宴会厅,可以在宴会厅门外不远处静候,或在主人指定的地方集合,或是在休息厅内稍事休息。

当主人邀请大家入席时,不可争先恐后、一拥而上。依照宴会礼仪,首先入席的应当是主人夫妇与主宾夫妇,在此之后,其他人方可按照由尊而卑的先后顺序井然有序地依次入席。若是规模盛大的宴会,也有先请普通客人入席坐定后再请贵宾席客人入席的安排。

3。席间表现

不论是西式宴会还是中式宴会,桌次与座次的排列摆放都非常讲究。通常在每张餐桌的中间都摆放有桌次牌,在每个人的座位前方也有写着姓名的座次牌,这些大都会在请柬上注明。入席的时候,一定要“客随主便”,不要到处乱坐,不要随便提议与他人换桌或换座,更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挑肥拣瘦、小题大做,以“挑礼”为由向主人发难。在宴会上入座时,应从自己行进方向的左侧就座,拉动座椅时应同时使用双手,轻挪轻放,不要把桌椅弄得吱嘎乱响。

与他人一同就座时,应先请同桌的女士、长者、职位高者或嘉宾落座,必要的时候还须主动协助他们拉出座椅。坐下时椅面不要距离餐桌过近或过远——20厘米左右的间隔最好。坐姿要端庄而稳重,不要仰在椅背上歇息,也不要双手托腮左顾右盼,或双臂支在餐桌上“研究”饭菜,避免双腿在餐桌下面动来动去,或是双脚到处乱踩、乱蹬。另外,在进餐之前,勿动餐桌上的一切器具,也不要猜测或向周围的人打听宴会的饭菜。

如果有衣帽间,就不要将自己的大衣、帽子、皮包等带入宴会厅。即使没有衣帽间,也不能将自己带入宴会厅的东西乱放,不能把它们放在桌上、地上或窗台上。最好不要带大的提包去赴宴,一则它可能会让主人误以为那是你带来的一箱礼物;二则会让人以为你是为了连吃带拿地打包而有备而来的。

除了上述餐前礼仪之外,在应邀赴宴时还有三个细节需要注意:一是用餐期间不宜随便走动、东游西逛,或是去找熟人打招呼。二是在宴会举行当中,如无要事不能退席,否则会被认为是在向主人表示抗议。若需中途退场,应在离去之前向主人解释,并为此而道歉。三是在吃饱之后,不要急于退席。只有当主宾离开之后才可以告退。退场时,应向主人再次表示谢意,若来不及当面致谢,也应在事后打电话或专门写信致谢。如果参加家宴,餐后至少应停留一刻钟以上,再与主人谈上一会儿,马上就走等于有意表明自己是专门为吃而来的。

在宴会过程中,如果不慎发生异常情况,如用力过猛,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碰掉餐具、碰倒酒水等,应沉着冷静,不要着急。餐具发出声音,可向邻座或主人说声“对不起”。餐具落地后,不能自己捡起来擦拭一下继续再用,而应请服务人员另上一副。酒水打翻在桌上,可用餐巾覆盖;若把酒水溅到了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果对方是女士,只要把干净的餐巾或手帕送给对方并道歉即可,由她自己擦干净。遇到特殊情况,要随机应变,不要慌乱,用智慧和语言妥善解决。

4。席间禁忌

由于宴会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交应酬,所以宴会上的一切言谈举止都应当端庄、文雅、得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出现下列不良行为。

(1)用餐时响声大作。在餐桌上吃食物、喝饮料时,一定要入口少、慢慢用,闭嘴咀嚼,尽量避免发出声响。如果吃得忘乎所以、响声大作,那样既不雅观,又影响他人的食欲。

(2)剔牙时毫不掩饰。有时餐桌上会备有牙签,但并不是非用它不可。即使要用,也不宜当众表演,应用手或餐巾加以遮挡,剔出来的东西也应悄悄进行处理。

(3)乱吐废物。在餐桌上,遇到不宜下咽之物时,应用一只手或餐巾遮口,将它轻轻吐在另一只手所拿的勺子或叉子上,然后再将其放入自己面前的食盘上端,待侍者一会儿取走。不要把它吐在手上,也不能直接用手从嘴里取出,尤其不能把它随口吐在餐桌上,或是吐在地上。

(4)一次入口过多。用餐时只有细嚼慢咽,吃相才能好看。无论是吃东西还是喝饮料,都应当取用适量,不要一次入口过多,应以不妨碍咀嚼、下咽为宜。

热门小说推荐

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大明第一臣
...
民国奇人
南无袈裟理科佛民国奇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