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全本 > 第415章 一个都不放过(第1页)

第415章 一个都不放过(第1页)

张远很干脆把理由推到鉴定局这边。

因为鉴定局最擅长的就是寻找踪迹和线索,放在古代属于追踪术等级拉满。

他的确没有那种专业技能水平,但是他有更方便的能力。

让观气术可以直观看到对方行动。。。

暴雨过后,空气里浮动着泥土与青草的腥气。槐树梢头滴落最后一颗水珠,砸在Ω-回声亭檐角铜铃上,叮??一声轻响,像某种启动的信号。

李念坐在录音机前,盯着那盘标着“仅限本人死后开启”的磁带,迟迟没有放进防潮箱。她忽然起身,将它轻轻放入展柜最底层,又从抽屉取出一枚新制的情绪计数珠,深灰色,表面刻着细密波纹,如同雨夜湖面。她在标签卡上写下:“第0号实验样本:倾听者自身的沉默。”

当天下午,“倾听者培训营”首期课程在深圳郊区一所废弃中学开班。场地是阿木协调下来的,原为心理干预试点校,因三年前一场未被及时察觉的集体抑郁事件停课至今。教室墙皮剥落,黑板裂了一道斜缝,像一道凝固的泪痕。但三十名学员已准时到场??有社区社工、乡村教师、急诊科护士、监狱心理咨询师,还有两位曾拨打过热线的康复期抑郁症患者。

开班仪式没有讲话,也没有PPT。李念只在每张课桌上放了一支铅笔、一张白纸、一块秒表。

“今天任务很简单,”她说,“你对面的人会讲一段话,可能是真事,也可能编造。你的工作不是回应、安慰或建议,而是记录他说了多久,中间停顿几次,每次几秒,有没有吞咽、叹气、握拳等动作。然后交换角色。”

全场寂静。有人皱眉,有人低头看表,仿佛在等待更“有用”的内容。

第一轮练习开始。一位戴眼镜的男教师讲述:“我父亲去世那天,我在监考。没人通知我,直到考完试才接到电话。我去殡仪馆时他已经火化了。我妈说,‘你爸不想耽误你工作’。”他的声音平稳,语速均匀,全程四分零七秒,共停顿九次,最长一次达十二秒。记录者发现,他在说“火化”二字时喉结上下滑动三次,右手食指反复摩挲左手腕内侧一道旧疤。

交换角色后,他的倾诉对象说:“我喜欢上了一个同事,但她有男友。我每天经过她办公室都要绕远路,怕自己忍不住看她。昨天她感冒咳嗽,我偷偷在她桌上放了润喉糖,结果被她男友看见了,当众问我是不是想抢人。”

话音落下,教室依旧安静。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点评。但李念注意到,那位男教师低下了头,肩膀微微颤抖;而另一位学员悄悄把润喉糖的包装纸叠成小方块,塞进了口袋。

第二天清晨五点,李念收到一条来自西藏那曲的加密消息。发信人是当地一名驻站医生,也是“耳朵驿站”远程协作员之一。信息附带一段音频和简短说明:“昨夜接生一名早产儿,母亲难产失血过多,临终前坚持要对孩子说话。我们用便携录音设备录下全过程。孩子存活,由姨妈抚养。家属同意授权发布,但请求匿名。”

音频播放时,整个培训营临时会议室陷入死寂。

>“宝宝……妈妈看不到你长大的样子了……对不起啊……可你要记得,你在肚子里最爱听《虫儿飞》,每次我唱,你就踢我……现在我再唱一遍好不好?

>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

>

>姐姐说你会害怕打雷,那以后下雨的时候,你就想想妈妈在这里……妈妈不在了,歌还在……

>

>别怕黑……别怕一个人睡觉……妈妈的声音,早就钻进你骨头里了……”

歌声断续,夹杂着喘息与疼痛的闷哼。最后一句说完后,监护仪发出长鸣。录音结束前,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穿透背景噪音,微弱却清晰,像是对母亲最后话语的回应。

培训营学员们陆续走出会议室,无人交谈。有人站在走廊尽头抽烟,烟灰积了半寸长;有位女护士躲在洗手间哭了十分钟,出来时眼睛红肿,却第一次主动报名担任小组倾听练习的志愿者。

第三天,课程进入“非语言倾听”模块。李念调出深圳程序员上传的AI分析案例??那个独自写作业的初中女生。视频投影在墙上,画面静音,只能看到她低头、翻页、咬笔帽的动作循环往复。

“请观察她的身体语言,”李念说,“不要急于判断她在想什么,先试着感受她存在的方式。”

一名乡村教师举手:“她每次翻页前都会摸一下书包侧袋,像是确认什么东西还在。而且……她的坐姿一直在调整,好像椅子上有刺。”

另一人补充:“她写错字时不擦,而是用力涂黑,像要把那个错误埋掉。”

李念点头:“这是我们系统标记为‘隐性呼救’的典型行为模式。她没开口,但她每一寸肌肉都在说:我撑不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