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样的涨势,在后世的内地是想都不敢想,但在香港却有如此的疯狂。这是因为‘香港人好赌’,此时的香港已经几乎是人人都在炒股。 股票的买卖已经深入家庭主妇和社会各阶层,市民见面谈上几句就离不开“股经”(股票话题),而市民到处打听股市消息的狂热,更有甚于以前粤省(gd省)开赌时无知妇孺争相打听字师爷出“口电”(口头信息)的情况。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变化,是很多(股票)零售商把商业道德置诸脑后,只以追求暴利为计(原则)。许多家庭主妇和女佣等辈,也纷纷舍储蓄而买股票,因为储蓄利息菲薄,远不如股票获利优厚。还有那些白领阶级之流,在办公室时间而分心旁骛,一听到有什么消息就利用电话“入货、出货”。在中区的写字楼中,业已司空见惯。更有官津(政府津贴)学校的教师,在上课间也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