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代的伦敦》
“晚上好,好冷的天啊!”福尔摩斯说。
店主人用怀疑的眼神打量着福尔摩斯。
“看来销路不错啊。”福尔摩斯看见空****的大理石柜台便说道。
“明天早晨我可以卖给你500只。”
“那没有用。”
“那好吧,煤气灯亮着的那个货摊还剩了几只。”
“噢,但是我是经人家介绍才来的。”
“谁?”
“阿尔法酒店的老板。”
“噢,那天他买了我24只鹅。”
“那些鹅好极了。能问一下您从哪里进的货吗?”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问题竟然让那店主大发雷霆。
“那好吧,先生,”他抬着头,手叉腰说,“你要干什么?有话你直说。”
考文特园市场。
《女王的伦敦》(1897)
“我没拐弯抹角呀,我很想问一下你卖给阿尔法酒店的那些鹅是从哪里进的货?”
“噢,原来是这样,你问的我不想回答!”
“大发雷霆?你设想一下也有人那样纠缠你的话,你会不大发雷霆吗?我进的货货真价实,这不就得了吗?你们怎么都跑来问:‘从哪进的货?’‘谁买了你们的鹅?’和‘什么东西可以换你们这些鹅?’人们在听到对他们提出这些唠唠叨叨的问题时,也许会认为这些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了。”
“噢,我不是这个意思,”福尔摩斯轻松地说,“如果你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那我们的那个打赌就不知道谁赢了。算了,不多说了,但是我不会轻易改变我在家禽问题上的观点。我下了5英镑的赌注,我还是觉得我吃的那只鹅是从农村来的。”
“嘿,那你可就输掉了那5英镑,这绝对是城里的鹅。”这位老板说。
“不可能。”
“我说绝对是。”
“我不信。”
“我从当小伙计就接触它们,没有谁会比我更清楚了,我敢保证那些送到阿尔法酒店的鹅全是城里的。”
“你怎么让我相信你?”
“那好,咱们打个赌吧。”
货摊老板不怀好意地说:“比尔,把账簿拿过来。”
那个小男孩取来了一大一小两个账本,大的账本封面到处是油。比尔把它们拿到灯下。
“喂,固执的家伙,”货摊老板说道,“刚才我觉得我的鹅都卖出去了,不过在收摊前,你会发现我们原来还有一只鹅没卖掉,瞧这个小账本。”
“怎么了?”
“上面记着卖鹅给我的人,乡下人的名字都在这一页,总账的页码就是他们名字后面的数字,那一页上记的都是他们的账户。喂!找到用红墨水写的那一页了吗?那张名单记着卖鹅给我的城里人。对!找到第三个人的名字吗?把它念给我听。”
利登哈尔市场。
《女王的伦敦》(1897)
“把它念给我听。”
西德尼·佩奇特,《海滨杂志》,1892
“没错。接下来看看总账吧!”
福尔摩斯按着他指的翻到了其中一页:“是这一页,奥克肖特太太,布里克斯顿路117号,蛋类和家禽供应商。”
“看看最后记的一笔账。”
“'12月22日,24只鹅,进价7先令6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