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心”!
这正是他一首以来追求“仁政”所想达到的效果,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
他总以为要靠上位者的道德示范和律法的宽缓,却从未想过可以通过“故事”这种如此贴近民众的方式!赵天成的话为他指明了一条全新的、极具操作性的路径!
如果大秦能有这样一批被正确引导的小说家…那对于教化百姓、促进认同、甚至…甚至缓解父皇过于刚猛的政策带来的冲击,该有多么巨大的作用啊!
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在坚硬冰冷的法家统治之外,培育一丝柔软和温情的可能性!
他对父皇废除小说家的决策,第一次产生了深深的惋惜和质疑。
就连蒙海,虽然对大部分内容似懂非懂,但也隐约明白了故事好像能让人“更听话”、“更理解朝廷”,好像对维持稳定有好处。
他挠了挠头,嘀咕道:“好像…好像是这个理儿…以前打仗,也要编些歌谣鼓舞士气…”
赵天成看着他们的反应,便继续加码,引入更现代的观点。
“其西,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小说家及其代表的叙事活动,是一个文明创造力、想象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源泉!”
这个观点对于追求实用主义的秦朝来说,更是前所未闻。
“你们不要觉得想象力和创造‘无用’!一个只知道耕战、缺乏想象力和文化活力的文明,是僵硬的、缺乏韧性和吸引力的。小说家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然很多看似荒诞不经,但却能锻炼一个民族的思维灵活性。”
“而且,强大的、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叙事,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它能让周边民族潜移默化地认同你的文化,羡慕你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容易归化和治理。”
“这比单纯靠武力征服和镇压,成本要低得多,效果也更持久。你们秦朝的文化输出是什么?是严苛的秦律?是沉重的徭役?别人只会害怕,不会真心向往。而如果你们有精彩的故事、动人的诗歌、有趣的传说传播出去,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文明有魅力,值得学习,甚至愿意归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小说家,是孕育这种力量的重要土壤之一。秦始皇亲手把这片土壤给刨了,眼光短浅到了可笑的地步!”
文化软实力?吸引力?归化?
李由和扶苏再次被震撼。
赵天成的视角己经远远超出了当下治乱兴衰的范畴,上升到了文明竞争和发展的战略高度。
他们隐约能理解,一种强大的文化吸引力,似乎确实能带来军事和经济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而小说家…竟然和如此宏大的命题相关联?
赵天成语气带着一丝讽刺。
“就算你们觉得以上都太遥远,那说点最实际的。小说家提供的精神慰藉,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