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原文 >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02(第5页)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02(第5页)

《新唐书》二一二《藩镇卢龙·张仲武传》(《旧唐书》一八〇《张仲武传》同)云:

张仲武,范阳人,通《左氏春秋》,会昌初为雄武军使。〔陈〕行泰杀〔史〕元忠,而仲武遣其属吴仲舒入朝,请以本军击回鹘。〔李〕德裕因问北方事,仲舒曰:“行泰(及杀行泰之张)绛皆游客,人心不附;仲武旧将张光朝子,年五十余,通书习戎事,性忠义,愿归款朝廷旧矣。”德裕入白帝,擢兵马留后,绛为军中所逐。

寅恪案:陈行泰、张绛始末不详,可不置论。张仲武受汉化较深,在河朔颇为例外,然迹其所以得军心者,以本为范阳土著,且家世旧将,而陈行泰、张绛俱是游客,故不能与之争,然非李文饶之策略,仲武亦未必遽得为镇将也。

《新唐书》二一二《藩镇卢龙·张允伸传》(《旧唐书》一八〇《张公素传》同)云:

张允伸,范阳人,世为军校。

同书同卷《张公素传》(《旧唐书》一八〇《张公素传》同)云:

公素,范阳人,以列将事〔张〕允伸。

同书同卷《李全忠传》(《旧唐书》一八〇《李全忠传》同)云:

李全忠,范阳人,仕为棣州司马,罢归,事〔李〕可举为牙将,可举死,众推为留后。

同书同卷《刘仁恭传》云:

刘仁恭,深州人,父晟客范阳,为李可举新兴镇将,故仁恭事军中。

《旧唐书》一八〇《朱克融等传》末略云:

史臣曰:彼幽州者,其民刚强,近则染禄山、思明之风,二(?)百余年自相崇树,虽朝廷有时命帅,而土人多务逐君,习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新唐书》二一三《藩镇横海·程日华传》(《旧唐书》一四三《程日华传》同)云:

程日华,定州安喜人,父元皓为安禄山帐下,伪署定州刺史,故日华籍本军,为张孝忠牙将。

同书同卷《李全略传》(《旧唐书》一四三《李全略传》同)云:

李全略事〔镇州〕王武俊为偏裨。

同书二一四《藩镇彰义·吴少诚传》(《旧唐书》一四五《吴少诚传》同)云:

吴少诚,幽州潞人(父为魏博节度都虞候)。

同书同卷《吴少阳传》(《旧唐书》一四五《吴少阳传》同)云:

少阳者,与〔吴〕少诚同在魏博军,相友善,少诚得淮西,多出金帛邀之,养以为弟,署右职,亲近无间。

同书同卷《藩镇泽潞·刘悟传》(《旧唐书》一六一《刘悟传》同)云:

刘悟其祖正臣,平卢军节度使,袭范阳,不克,死。

寅恪案:《旧唐书》一四五《刘全谅传》(《新唐书》一五一《董晋传》附陆长源传同)略云:

父客奴由征行家于幽州之昌平,少有武艺,从平卢军,〔天宝〕十五载四月授客奴平卢军使,仍赐名正臣,袭范阳,为逆贼将史思明等大败之,正臣奔归,为王玄志所鸩而卒。

据此,知刘氏亦家于幽州昌平,渐染胡化者也。

《旧唐书》一二二《张献诚传》(《新唐书》一三三《张守珪传》附献诚传同)云:

张献诚,陕州平陆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守珪之子也,天宝末陷逆贼安禄山,受伪官,连陷史思明,为思明守汴州,统逆兵数万。

同书一二四《薛嵩传》(《新唐书》一一一《薛仁贵传》附嵩传同)云: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五,委质逆徒。

寅恪案:张献诚、薛嵩虽俱大臣子孙,又非河朔土著,然以其父官范阳之故,少居其地,渐染胡化,竟与田承嗣之徒无别。甚哉风俗之移人若是,而河朔当日社会文化情状,亦可想见矣。

《旧唐书》一二四《令狐彰传》(《新唐书》一四八《令狐彰传》同)云:

令狐彰,京兆富平人也,父濞,初任范阳县尉,通幽州人女,生彰,及秩满,留彰于母氏,彰遂少长范阳,善弓矢,乃策名从军。事安禄山。

同书同卷《田神功传》(《新唐书》一四八《田神功传》同)云:

田神功,冀州人也,家本微贱,天宝末为县里胥,会河朔兵兴,从事幽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