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有针对性地改。最简单的办法是至少读十篇优质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只做一件事——拿起笔在文章里圈标点,学习文章里的标点是如何使用的。这就能帮你形成持续性的认知,有了这个意识,不到三个月,你对标点符号就能运用自如了。
高年级同学在“详略得当”的维度上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介绍某个事物的时候,重点不突出。详略得当有一个最简单的检测标准就是数字数,如果每一个要描述的点都是五六行,就说明文章没有重点,问题就清晰可见了。
我们在写作文前,针对具体的文章制定的表格,有时候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参与制定。比如一篇作文的主题是“给予的快乐”:要求写一写你给予别人,或者别人给予你帮助,让你觉得有收获的快乐的文章。
在写《给予的快乐》时,老师可以从几个维度与学生一起商量,制定一个量规表格。作文写完以后,你就可以像老师给你批改作文一样,照着表格给自己的文章进行归类,找出可以完善的地方。
从内容标准来看,“优秀”是紧扣题目,“达标”是选择的事例基本符合题目要求。同学们可以对照表格,判断自己选择的素材处于什么水平。
对内容选择的水平进行评估之后,还要看看结构安排。“优秀”是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分段表述,条理清楚,情节衔接紧密。“达标”是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表述,条理比较清楚。那么,在做判别的时候,就要找到衔接段与段之间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以判断是比较清楚还是衔接紧密。
除了内容选择和结构安排之外,还有语言运用的技巧。好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恰当地引经据典,有的语言风格极富个性,这都可以记录下来。
表格最后面有关于成绩的描述。如果期末考试作文总分为40分,文章能得多少分,可以根据表格做出自我判断。
有的同学一看到表格就觉得太抽象、枯燥了,这很正常,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一定是很痛苦的。所以我的建议是,越早用越好。如果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写话的时候,就用了评价表格,二年级再根据作文难度对表格进行升级,三、四年级以此类推……到了高年级甚至初中,对表格的利用自然会得心应手。
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知道了多少修改文章的方法,而是增强了作文修改的意识、提高了主动性。据我了解,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关注比较少,养成自主修改文章习惯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如果你尽快意识到,要早点儿行动起来,千万别等到中考时再进行尝试。
出题自答法
学语文最忌讳读写分家,我最爱说的八个字是“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这是学好语文的最核心的规则。
对于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可以从下图四个维度做出命题,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考核标准。
很多孩子会进行阅读答题,但是更高水平的孩子会自己出题。修改作文时的出题自答法,就是拿自己的习作当成阅读短文来出题,并且自己解答。
如果你出了一道关于提取信息的题目,你自己能答出来,就说明你的文章是有要点的,是表达清晰、前后勾连的;如果缺乏要点,表达混乱,你自然很难答出来。
如果你希望读者阅读完你的文章后能给你出题进一步讨论,你的文章就必须中心突出,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如果文章写得一团乱,别人看完了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很难出题了。
如果想要让读者对文章形成解释,你的用词得准确、得讲究,如果整篇文章下来,没有一个值得琢磨的词,没有一个打动人的句子,没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那个“绿”字,那你就很难抓住一个关键词出题,这说明你的文章缺少语言上的亮点。
最后是作文评价,这是个高级手段,也就是对整篇文章,从内容到结构再到情感等进行评价,这个方法把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进行了整合,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个习惯如果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培养,到了高年级就会非常了不起。
这也说明,学习任何技能,最关键的是抓住两个词:整合和关联。千万不能让自己所学的东西变成一个一个伞状的知识点,必须让知识和技巧成为一个整体,让不同的技能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能力网。
归档比较法
归档比较就是把自己所有写过的文章进行分门别类,储存在电脑里。如果没有电脑,就分好类放到不同的盒子里。
储存好之后,一学期至少回顾一次。不仅仅看本学期的文章,还要看以前写的东西。
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四点:
第一个好处是,不断夯实基本功,不会忘了曾经学会的东西。
第二个好处是,进行归类后,你的脑海里很容易形成一个系统认知。如果我问你:“你写过哪些类别的文章?”你有归档意识,就能立刻回忆起来。如果我再问:“你写的文章里,对你挑战性最大的一类是什么?”如果你有归档意识,也很容易回答。
第三个好处是,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第四个好处是,能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你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会有模仿的痕迹,有时候可能模仿老舍先生,有时候模仿朱自清,有的时候充满诗情画意,有的时候诙谐俏皮……风格并不统一。
到了五、六年级之后,你慢慢会找到自己最擅长的语言表述风格和谋篇布局的思路,这样,你就成了行家里手。
冷眼旁观法
文章刚作出,由于心境、环境、看问题的角度等原因,不能一下子发现其瑕疵。放一段时间,各方面情况变了,再看以前所作之文,其疵病就明显了,且不能一次改定。
——清·唐彪
文章刚写完,越看越好:“呀,我怎么这么了不起!”因为你是最懂自己的,很难站在客观角度去评价。有时候,你即使没有表达清楚,心里也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你看自己的文章,总觉得表述足够清晰自然了。
但当你过段时间再看,就能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了。你会发现,很多句子可以换一种说法,有些表达可以再优化,有些赘语可以删除,有些观点可以继续补充。很多作家,对自己的作品会进行不断地修改和增删。所以我们常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