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崔永元 作家 > 巧用信息技术让写作更好玩儿实操篇(第3页)

巧用信息技术让写作更好玩儿实操篇(第3页)

家长在使用软件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之前,先要分析到底从哪儿入手,如何全面规划,怎样才能一步一步地让孩子真正地运用起来。

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用开放的心态接纳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多家长对于这些软件有排斥心理,担心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家长最担心的不外乎是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耗费了时间,沉迷于网络。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可以通过共同探讨,制定规则,让孩子养成固定的习惯,把手机和电脑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

老师和家长不要因噎废食,担心自己把握不了局面,因而拒绝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多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给孩子们建造写作的锻炼场,并利用线上的沟通工具,为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交际圈。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和孩子们共同去书写、记录生活。

2.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搞事情”,还是现在说到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都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别指望孩子期末考试的作文成绩能立马提高十几分。习作本来就是慢功夫,它关系到对自我和外界的觉察、对生活的体验,成长得慢是很正常的。

在利用信息工具的过程中,要注意五个关键词:及时、多样、微小、互动、兴趣。

及时:不要拖,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孩子特别想记录下来,此时家长不应要求孩子先完成作业,而是尽量让孩子在第一时间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多样: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可以凭兴趣做起来。爱讲故事的,这一学期就去当“故事大王”。爱看新闻,就去当小记者。

微小:不是非要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记录。即便只是身边的两个朋友闹别扭和好了,也可以记录下来。我们的很多感悟是在极微小的事情中产生的,懂得从小事中得到启发,才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互动:千万别自己只跟自己玩。网络技术的目的就是形成交际圈,主动回应别人,并调动别人和自己交流。

兴趣: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家长也要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

快放寒假的时候,我问他:“假期中有什么打算?”

他说:“打算也没用,从头到尾全是课外班。”

我问:“那你课余时间在干什么,你有什么兴趣?”

他说:“没兴趣,就是做卷子。”

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这样度过的,那他怎么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呢?

3.不能高估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有的家长期待通过一段动情的演说,孩子就形成了自控力,这是不可能的。有的老师也有这个美好的愿望,期待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同学们就会自觉地把手机和电脑运用得很有节制,这也是不可能的。

一定要适时关注、陪同,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适当的约束和鼓励,当然,必要的时刻也可以有小小的惩罚,这个惩罚不是体罚,而是调整他的使用时间。

孩子的自控力是需要大人来辅助的,帮孩子科学规划,激发孩子自己多训练,通过不断地训练,孩子就会形成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

4.比例均衡。

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习作训练与传统纸笔习作训练的比例要均衡。不同年级,运用网络工具的时间也要有所区别。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基本上一周体验一次就可以了;到了高年级,信息搜集能力增强,沟通能力也发展起来了,比例可以适当地提高。

学校里的习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由创作,长短不拘,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完成;第二类是写作技术练笔,都是一些小片段,要在课堂上完成,一般都需要网络工具和传统纸笔练习相配合;第三类是写在作文本上的大作文,需要学生认真对待。

最后,所有的建议都是为了让信息技术成为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手,而不是禁锢。

崔永元说:

在耿老师的分享中,有个词令我感触特别深——“读者”。

写作文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作者。为什么写不好呢?因为我们把自己当成了作者,没有读者意识。

不是好的读者,所以你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者。

比如说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李娟、老舍,他们那么多好作品,你要是看懂了,模仿着其中的写一篇就行了,但你还是写不出来,因为你不是一个好的读者。你读了很多书,却只能依旧按照老样子写作。

老舍先生的语言特别好,我是“《茶馆》迷”,我看《茶馆》的话剧至少30遍。后来拍成电影了,每句台词都很平淡,每个人说的话都很平常,但组合起来,就觉得像史诗一样辉煌。

比如常四爷说的一句话,特别简单,他说:“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负谁!”特别普通。

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茶馆》写的就是欺负:大官欺负小官,官欺负老百姓,有权的欺负没权的,有钱的欺负没钱的,两人都没钱还互相欺负。这么一个社会是需要去改变的,这个主题立刻就在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之间升华了。

所以,每个人在当作者之前,都要先成为一个好的读者。比如,发现了一篇好文章,分析文章好的原因,不要只是觉得它点击量高。

老舍先生特别会写旧社会的事情,1950年开始写新社会的事情。从表面上来看,那时的街道、商店、住宅也没有太大变化,包括人们的说话方式、脾气秉性还没有太大区别。

如何写出“新”社会呢?他就去采风。他发现,在新的社会也会有旧社会的影子,但多了一些新的感情和新的意境。

在这个层面上,他本人也是读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