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崔永元 作家 > 巧用信息技术让写作更好玩儿工具篇(第6页)

巧用信息技术让写作更好玩儿工具篇(第6页)

不用太担心孩子以后只会用手机打字。在中小学阶段,他用手机的时间肯定是远远少于用汉字书写的时长,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另外,工具的使用,要注意一个原则:因需使用,不忘初心。

初心就是以语言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目的,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使用,是不是真的起到了作用。使用工具的整个过程一定要简洁,因为这些工具和技术是为我们服务的,不要在技术本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最后,孩子们要培养自己开发、创新的意识。所有的技术和工具都会更新换代,我介绍的这些方法,多年后也都将成为“老古董”,所以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有改造和升级的意识——有没有更好的使用方式?能不能找到更先进、更合适的工具?

崔永元说:

耿老师的分享对我触动很大,我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家长,很多软件我没有听到过。

耿老师讲的这些方法,看起来似乎是家长在帮助孩子,而事实上,在这些方面孩子更有优势,家长反而要向孩子学习。

我讲一个例子。我们很久之前有一个工作团队,在微信刚流行起来的时候,他们建了微信群,聊得热火朝天,还想拉我进去。我告诉他们:“我还没有微信。”

那个时候,我还在用短信,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大家要用微信,短信不是一样可以沟通吗?

后来,他们教我使用微信,并把我拉入了群里。不久之后,群解散了。

他们也许在说:“他会微信了,咱们不在这儿玩了。”

我就反思,肯定是我在这方面很落后,平时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可能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别人觉得你的观念没有更新,就自然会离你远一点儿。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家长也应该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才能和孩子更近一点儿。

名师答疑

学生:

我特别喜欢讯飞语记。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去模仿一些作文的开头或者结尾,用来参考。

有了讯飞语记,不管在什么时候,我都可以用说的方式把当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变成文字记录下来。但问题是,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我希望再过30年,学校让学生带手机,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讯飞语记了。

耿春龙:

教育部并没有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只是不准带入课堂。

很多学校的做法是控制手机使用的时间。比如,你早上到了学校,把手机放在班级的手机柜里,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假如我们今天要观看一场篮球比赛,你也要写关于这场比赛的文章,大家不可能带着纸和笔去观看,这样显然不方便。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手机柜打开,让大家用手机记录观看的过程。

因噎废食,把孩子和手机完全隔开,肯定是行不通的。在当下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抵抗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对家长来说,越想让孩子远离游戏,反而越会刺激他玩游戏的欲望。

最好的做法是,在手机和写作能力、沟通能力之间建立联系,这样就会自然地弱化手机与游戏的连接。

崔永元:

耿老师说在看篮球比赛时让孩子们带上手机,我觉得此举特别有用。

比如,孩子想写写这场比赛,可以录下视频,反复地看,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其实即便是职业的篮球解说员,他也不可能通过一个瞬间的角度,就把场面完整地解说出来。

他要反复地看回放。比如在NBA比赛时,篮筐上有16个镜头。也就是说,解说员可以从16个角度看到球是怎么进去的。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是,有两名篮球解说员一起解说一段画面:两米多高的女篮球运动员郑海霞,投球成功。

A解说员说:“郑海霞轻松地把球投进去了。”他用了“轻松”这个词。

B解说员说:“郑海霞从二楼把球投进去了。”

他的这个形容,20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

耿春龙: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我补充一下,在小学阶段,到了四、五年级,要训练学生描写场面的能力。

老师一般会要求孩子们在观看一个人短暂的动作后,使用五个左右的连贯动词,以描述整个动作过程,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特别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连贯性的动作录下来,反复观看,真实地记录。

热门小说推荐

真武狂龙
暮雨尘埃真武狂龙
...
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小黑黑会挥花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
恶魔公寓
黑色火种恶魔公寓
...

最新标签